在鼓樓曾聽過一個誇說回民食品的快板段子,叫《長安回坊美食讚》,這裏摘取幾句:“勤勞智慧回族人,飲食文化尤璀璨。羊肉泡饃海碗端,肉嫩湯鮮上國宴。臘牛羊肉傳佳話,慈禧輦止聞香饞。牛肉丸子糊辣湯,占盡風流屬名饌。灌湯包子多味餃,匠心獨具菜肉餡。麻什鹵麵菠菜麵,葷素清爽家常飯。鹵汁涼粉麻醬皮,四季飄香人垂涎。蜂蜜涼粽熱糍糕,豆黃豆糕甑糕綿……”快板中提到的回坊美食不下百餘種,這裏重點介紹一下甑糕和臘牛羊肉。
甑糕是一種物美價廉、深受群眾喜愛的傳統早餐食品。蒸製甑糕的炊具叫“甑”, 甑糕由此得名。甑糕以紅棗和糯米為原料,米棗交融,色澤鮮潤,紅白相間,如琥珀、似凝脂,綿軟黏甜,頂饑耐餓,老幼鹹宜。
回坊還有一種鏡糕,與甑糕完全不同,說它是小吃,不如說是零食。鏡糕是把糯米粉裝在直徑6厘米的小籠裏蒸熟,蒸好的鏡糕形狀像小圓鏡,故名“鏡糕”。用竹簽紮一塊,蘸糖或芝麻吃,深受兒童和年輕人喜愛。外地遊客逛西安,也喜歡舉著這種“小鏡子”,邊走邊嚐。
臘牛羊肉要數老童家最為有名,已有300多年的曆史。臘牛羊肉以牛羊肉為主料,以芒硝、桂皮、八角、花椒、蘋果、小茴香和鹽為輔料,經過醃肉、煮肉、燜肉而成。色澤紅潤,肉質酥爛,油香不膩,鮮美可口,是佐餐下酒的佳品。據傳,老童家臘牛羊肉與慈禧太後之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後倉皇出逃到西安。當她乘坐的禦輦途經西大街廣濟街口老童家臘牛羊肉店時,突然聞到一股濃香,遂下令停車,派人購買,品嚐後大加讚賞。大臣們為了博取慈禧的歡心,由兵部尚書趙福橋的老師刑庭維手書“輦止坡”金字門匾一麵,懸掛在店麵門口,老童家臘牛羊肉也因此名噪古都。
口感獨特的西府小吃
除了回坊食品以外,西府小吃也是陝西美食的一大流派。八百裏秦川以西安為界,有東、西府之稱。西府主要是指寶雞,包括寶雞市所轄岐山、扶風、鳳翔、隴縣等八九個縣。這裏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曾發掘出大量精美絕倫的青銅器,被譽為“中國青銅器之鄉”。西府有著悠久的農業文明,人們愛吃麵且會吃麵。
擀麵皮是陝西涼皮的一種,為西府特色小吃。擀麵皮的做法是把麵漿放入鍋中,等到麵漿凝固時,用木榻榻(方形木塊)揉壓,再擀成薄片蒸製而成,吃起來特別筋道,曾得到清代康熙皇帝的讚賞,遂名“禦京粉”。
肉夾饃根據所夾的肉不同可分3種,即臘汁肉夾饃(大肉)、臘牛肉夾饃,還有一種就是西府的臊子肉夾饃。嚐一口,饃軟肉香,入口即化;肉香中還帶有釀醋的酸香,有著獨特的口感。
岐山臊子麵(又叫岐山一口香)也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西府小吃。什麼是臊子?臊子就是放入麵中的菜,有肉臊子和素臊子之分。肉臊子就是將大肉切丁加薑、花椒、辣椒麵等調料煸炒而成;素臊子則將時鮮蔬菜切丁而成。臊子麵以肉臊子為主。一碗臊子麵,除了臊子之外,底菜、漂菜和澆湯也都有講究。底菜選淡味菜,如木耳、金針菇、豆腐、四季豆、紅蘿卜等;漂菜選青菜,如蒜苗、韭菜等;澆湯尤為關鍵,要達到嗅嚐出酸味、舌根有鹽味、口裏回轉有薑味,方算是好湯。臊子麵吃起來,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由酸辣口味調和而產生的香味。
陝西的小吃實在是太多了,這裏隻介紹了幾種,勸君趕快來陝西親口品嚐一下各種各樣的美味小吃吧,定不負此行。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