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營養篇:中老年這麼吃步步為“營”(1)(1 / 3)

此時此刻的你是否感到,身體不如從前強健,記憶力也逐漸衰退,精力也不像年輕時那樣旺盛?這些問題的罪魁禍首,是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器官也逐漸走下坡路,這時如果不及時補充營養,疾病或許就會悄悄找上門。WHO提出的健康生活四大基石中位列第一的就是“合理膳食”,可見想要遠離疾病,健康養生,飲食營養決不容忽視。

歲月流逝,健康為何流失

人到了40歲後,身體形態和功能逐漸出現衰老現象;50歲後,人的衰老速度開始加快,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理功能和營養需求也會改變。全麵均衡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可以減少老年人的疾病,增進健康,延長壽命。

在一項經典的研究中,美國加利福尼亞研究人員觀察了近7000名成人,並注意到有些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而有些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為了找出這種差異的原因,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這些成人的健康習慣並確定了影響生理年齡的6項因素。其中,3項與營養相關——飲食有規律、體重控製、戒酒或適量飲酒,其他3項是規律而充足的睡眠、戒煙、經常鍛煉。

營養是影響生理年齡的因素之一,合理的營養可以使人健康,看起來更年輕。

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86%以上的住院患者及38%的社區老人都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這是調查在16個國家調查後得出的數據。相比年輕人,老人營養不良的後果更嚴重,如果半年內體重下降5%,老人的死亡率就會上升。生活條件好了,營養不良的情況為何還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中老年人生理功能減弱,導致營養吸收存在障礙。

1.胃腸道功能:老年人的胃液分泌與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老年人經常發生消化不良的狀況,引響鐵、鈣和維生素B12的吸收。此外,胃腸脹氣、惡心與胃痛是由於食用某些高蛋白食物所致,而不吃這些食物,將使營養攝入減少。

2.腎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腎單位逐漸減少,影響體內廢物的排出。

3.口腔的變化:牙齒缺損、牙周炎或不合適的義齒是老人常見的口腔問題。咀嚼困難使老人因避免吃肉食、硬食與粘牙的食品,而營養攝入減少。

4.感覺器官的改變:舌上味蕾消失,使老人失去對甜鹹的味覺,抱怨吃的食物又苦又酸;嗅覺減退使很多老人失去享受食物令人愉快的香味;聽覺減退使老人不願意與大家一起進餐,以避免交談;視覺減退使老人失去食物顏色的刺激,並在夾食物時發生困難。

5.運動功能的變化:老年人體力活動減少,退休後人際交往減少,離群獨居,購物烹調興趣降低,膳食攝入量減少,營養攝入減少。

6.藥物的影響:人上了年紀,往往有不少慢性病,需要服用各種藥物。很多藥物對營養的消化、吸收與利用有影響。如便秘時,服緩瀉劑,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使礦物質如鉀、鈣、鎂、鈉的吸收減少;服用激素會使老年人對維生素B6、維生素C和維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服用降血膽固醇的藥物會使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不良與維生素B12及葉酸的吸收減少。

老年人通常會缺哪些營養素

人上了年紀,身體的消耗隨之下降,每增加5年,約下降10%。消耗少了,需求同樣也變得少了。這樣說來,老年人的營養需求比起年輕人是減少了,主要表現在能量需求方麵,但是,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則沒有減少。由於身體消化吸收能力的下降,嗅覺、味覺退化等因素,很多老年人會出現嚴重的營養素缺失。

中國營養協會製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無論對於18歲還是70歲的人而言,各種營養成分的推薦量基本相同;有些營養成分,老年人的需求量更多,究竟有哪些是老年人容易忽略的營養素呢?

1.蛋白質

老年人的新陳代謝會減速30%,對蛋白質的利用能力在降低,但分解代謝的能力卻有所增強,因此極易出現蛋白質缺乏,可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或可出現皮膚幹燥、鬆弛等問題,並易感染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

老年人每天應按照每千克體重1~1.25克的量攝入蛋白質。雞蛋、牛奶、魚、蝦、瘦肉等食物都含有優質的動物蛋白,大豆的優質蛋白質含量則在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中最高。

2.鈣和維生素D

我國一項對843名50~80歲人的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鈣問題,這與年齡增長帶來的骨密度下降及骨量丟失有關。我們知道,維生素D是一種促進鈣吸收的營養素,我們體內的維生素D主要靠曬太陽或體內自造,或靠補充多種維生素製劑來獲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自造維生素D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因此,老人很容易因缺鈣而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