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心聲:看到媽媽生氣打我,聽到媽媽聲淚俱下的哭訴,我突然意識到,媽媽真的是很愛我的,之前的兩個月時間,我偷偷逃課上網,花掉那麼多錢,真是大錯特錯了,我後悔死了。當媽媽說要把我送走時,我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之中。
問題分析:
1、由於父母的期望比較單一,學習成了小娜獲得成就感的主要來源,成績下滑後,她體會到很強的挫敗感。由於童年期被剝奪了交往的權利,她沒有形成正常的交往能力,加之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缺乏朋友等原因,當生活中遇到困難缺乏溫暖時,她選擇了曠課上網,逃避現實,尋求安慰,以遊戲帶來的虛擬成功來滿足自尊,來暫時擺脫恐懼,來補償學習失敗的失落。隨著一次次取掉存折上的錢,她逐漸陷入了網絡。
2、由於孩子的自我評價不能建立在客觀的自我認知基礎上,主我的需要和客我的現實之間出現矛盾時,她不能正確認識外界環境,也不能合理應對自己內心變化;在遇到外在的網絡誘惑麵臨選擇時,她缺乏理性的判斷和選擇能力,不懂得也不會拒絕,沒有發展起完整有效的自我控製能力。
3、媽媽一方麵認定孩子變了,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了,變成了一個愛撒謊、有網癮的壞孩子,一方麵沉浸在自己的不平、憤怒、擔心等情緒中。也就是說,孩子大了,媽媽依然用過去的標準要求孩子。除了為她做飯外,一句話也不和她說,有意地疏遠和漠視她,家庭籠罩在一種冷暴力中,在孩子最需要安慰和愛撫的時候,這種家庭氛圍也把孩子推向了網絡,爸爸也放任這種狀態,沒有適時把握好把孩子拉回來的機會。
指導過程:本個案指導在學校心理谘詢室內進行,從2009年10月4日至元月4日,共進行了六次,在每次指導後及時跟蹤,後一次開始前及時對前一次的指導進行評估和補救。作為她的班主任老師,我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正麵教育的原則,及時鼓勵孩子的進步;另一方麵通過行為訓練法、自我教育法等來幫助孩子疏導情緒,提升認識和能力,另一方麵給家長開出菜單,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同時注意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取得良好的指導效果。
第一次指導:運用心理谘詢技術,緩解家長的高焦慮情緒
1、使用共情、傾聽,設身處地的理解和無條件積極關注等心理谘詢技術,使家長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怕失去女兒的慌亂、緊張和憂慮;看到孩子成績下滑、撒謊和逃課上網產生憤怒、失望幾近絕望。也使家長認識到自己一直沉浸在負性情緒之中時,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成了空白。因此我首先指導家長從自己的情緒狀態中走出來,平靜下來麵對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給媽媽放鬆技術,降低了她的焦慮水平。
2、在給孩子做了SAS/SDS測試後,發現孩子有比較強烈的焦慮和抑鬱情緒,房樹人圖畫測試也提示孩子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我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家長,使家長認識到,高焦慮和抑鬱水平會影響孩子的社會化發展,使孩子無法麵對挫折,影響以後的學習成績和人格形成。從而利用親情紐帶,調動家長配合學校解決孩子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家長表示願意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生活環境和安全的心理環境。
第二次指導:積極創設特定情境,呼喚親子間的真愛回歸
1、心理遊戲:“我生命中的貴人”:讓孩子在紙上畫幾個同心圓,在最裏麵的圈內寫上自己的名字,根據獲得生命成長的程度(越靠近中心,表示影響力度越大),依次填寫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繪圖提示媽媽仍是她心裏最重要的人。
2、創設情境:翻看著媽媽整理的她從小到大的一張張照片,看到媽媽一針一針織成的漂亮毛衣,回憶起與媽媽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想起自己生病時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自己領回獎狀時媽媽臉上的自豪,小娜深切地體會到媽媽是世界上最愛自己的人。看到她滿臉淚流,沉浸在深情的敘述中,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在她的心裏流動。
3、利用空椅子技術,通過語言引導促進孩子表達情感:假如媽媽坐在這把椅子上,你最想和媽媽說什麼呢?“媽媽,我錯了,我知道您是愛我的,我一直想做個好孩子的。頂撞媽媽後我好後悔,自己做錯了事也很傷心自責,可是,我最怕的是您不要我了.....”在谘詢室裏麵的房間裏,媽媽已經淚流滿麵哭出聲來了,孩子跑進去擁抱媽媽。看到母女相擁,我感到親情的堅冰融化了,母女之間的一堵心牆被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