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高等院校應用文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來改革應用文寫作教學。本文試圖對當前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現狀以及如何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等問題進行闡述,以提高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趣味性。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行動導向教學法
應用文寫作是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因其文種繁多、結構單一等特點,曆來是基礎學科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突出實踐導向,以實踐訓練為中心組織教學,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成了高等院校應用文教學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深刻的體悟,為學生的就業提供直接的幫助。
一、什麼是行動導向教學法[1]
行動導向教學法,實質上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的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交往情景,從而產生一種行為理論的假設。一句話: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
二、當前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分析
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教師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來完成一堂課的講授,重講解、輕實踐,重理論、輕能力。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推廣,當前應用文教學充分發揮網絡資源,越來越多的教師通過製作課件的形式將聲音、文字和圖像結合,試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多媒體技術隻是一種教學的輔助工具,而應用文寫作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實踐課。教師如果僅僅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上,頻繁地使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眼花瞭亂,很難體現應用文重於實踐的特點。因此,現行的寫作教學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堅守傳統,依靠單一的講授方法進行教學;另一種是力求創新,混合多種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眼球。而實際上,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究其原因有兩點值得分析。
(一) 由於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教學方法的單一化。當前,應用文文種繁多,概念抽象,內容偏於程式化,教師多使用傳統的講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出現過於強調寫作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際技能的鍛煉情況。
(二) 由於教師自身缺乏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導致教學方法無針對性。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資源,自運用於教育領域之日起便掀起了教改的熱潮,各學科瘋狂模仿,唯恐自己趕不上新潮流。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出現聲音、圖像、文字齊上陣,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堂課就是盤“聲像”大雜燴。這種教學形式的變革,表麵上看似熱鬧非凡,教學效果良好;但實際治標不治本,學生進入到真實的崗位中才發現真正能派上用場的知識寥寥無幾。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需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上創新,運用行動引導教學方法改進教學,以實現應用文教學的最優化。
三、用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行為引導,側重於培養、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2]它打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科學預測學生步入社會可能遇到的情況,為學生量身定製相應的任務。教師通過適當的言語行為指導學生進入模擬的場景中進行實踐,並對結果進行合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