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 / 2)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進行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是學習生物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變驗證實驗為探索性實驗能使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發展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另外,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造思維是大有益處的。

實驗設計訓練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實驗用具、材料、藥品和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如設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實驗可用此法。第二種是給出實驗目的,學生自己選擇儀器、材料、設計出實驗方案。如設計一種方案,使盆栽幼嫩植物彎向左側生長。第三種是要求學生對已有的實驗方案加以改進。如某同學設計了蒸騰作用實驗:用一透明塑料袋將盆栽天竺葵的植株和花盆一起罩住,置於陽光下,觀察到塑料袋內壁上有水珠出現。試找出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正。

分析綜合,培養歸納能力

思維過程中少不了分析綜合。沒有分析,認識不能深入;沒有綜合,認識不能提高。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為此,在生物教學中應嚴格遵循“分析―綜合―再分析―再綜合”的規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對各種生理現象的分層剖析,將各個係統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綜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係統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獲得正確完整的知識,又能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維活動。例如,講授“體內細胞的物質交換”時,引導學生觀察“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圖”,分析:(1)細胞與內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情況;(2)內環境通過消化係統吸收營養物質的情況;(3)內環境通過呼吸係統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情況;(4)內環境通過泌尿係統和皮膚排出代謝終產物的情況。然後歸納總結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隻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分析,讓學生把握知識的脈絡和思路,最後再進行總結,從而使學生明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

總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創造一切機會,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生物教學的中心內容,循序漸進,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逐步得到訓練與提高,生物教學就可以為中學生未來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礎,就可以完成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