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國產的麵子和裏子(1 / 1)

國產的麵子和裏子

電影《一代宗師》中說過好幾次“麵子”和“裏子”,對於這部電影來說,也存在麵子和裏子之說。有人說,兩小時的版本是麵子,四個小時版本的是裏子;看到的銀幕上的戲是麵子,背後藏起來的故事是裏子……對於消費者來說,買什麼樣的東西其實也講究的是“麵子”和“裏子”,中國人講究有“裏”有“麵”,甚至有時候“麵子”是大過“裏子”的。對於,國貨來說隻有有了“裏子”才能有“麵子”。

國產品牌可能在麵子問題上無法滿足大部分國人的需求,況且很多時候固有的思想和觀念左右了我們對國產品質的判斷,買國貨等於沒麵子,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大量國內人跑去國外買madeinChina的馬桶、奶粉了。有人說,人都是國產的,“裏子”也是國產的,但就是這個“麵子”不是國產的,接下來我以我的角度來說一下國產的“麵子”和“裏子”。

【靠情懷撐起的國產“麵子”】

之前同事寫了一篇關於蘋果麵子問題的文章,大致說的是買蘋果手機成了國人有麵子最簡單粗暴和便宜的表達了,拿出手機什麼都不用說,那感覺自然是倍兒有麵的。當然,中國現在也有很多有“裏”有“麵”的品牌,比如:聯想、華為、海爾等一大眾國產品牌,但是這些品牌仍然無法撐得起中國人的麵子。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看到某些人說應該支持國產品牌,比如手機,比如汽車,這種情懷裏還夾著愛國大帽,隨時給你扣上,我個人是很反感用支持國產這一論調的,靠情懷是撐不起國產的麵子的,國產要真想讓國人用起來有麵子,還得做到有裏子。

其實,大部分國產品牌,是既沒有麵子也沒有裏子的,沒有核心技術,隻是單純的在外觀和設計上討巧是不可能有麵子的。既然說到老羅的情懷,有一句話不得不提:又不是不能用。把這句話放在大部分國產品牌上,則顯得更為貼切。又不是不能用的國產碰上死要麵子的國人,這買賣是做不成的。

【對得起價格的“裏子”,撐不起國人的“麵子”】

當然有很多國產貨在其特定領域已經做的非常好了,甚至有的品牌已經是世界一流了(這期雜誌裏我們會提到很多國產大牛)。很多人談國貨會很自然的和手機、家電、汽車結合起來,所以我們就以手機和汽車為例來說說國貨的裏子。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潛規則”,這一詞彙的關鍵字是“潛”,也就是不能或者不願意明說的意思。除了“潛規則”,一定還有一個“潛觀念”,這就是“身份、地位、以及財力的象征”,也就是我們說的“麵子”。

從中國消費者的角度看,進口車,尤其是進口高檔車,價格高、性能好、可以襯托出車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力。而國產車則沒有這些“潛功能”。大部分國產車沒有核心技術,隻求外觀更新,為了價格優勢盡量的在質量和安全性上打折扣,也難怪國產人會選擇進口車或者外資品牌,因為再差也比國產車有“裏”有“麵”。

最近在逛汽車之家論壇,看到一篇關於吐槽國人不愛國、不買國貨的帖子,在底下回複裏麵我看到了一個我認為很有道理的回複:國產車的價格絕對配的上它的裏子。雖然說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在這,缺少核心技術,外觀上一味抄襲,要想高價也沒有人買單。

【有“裏”有“麵”的國產手機們】

要是兩年前我們說國產手機,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會和山寨機、就是牛結合起來,但是現在國產手機似乎是要揚眉吐氣一把了,中興、華為、聯想、小米、魅族等一眾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似乎我們再也不用把國產和山寨結合在一起了。

有個段子說:沒錢用高貴手機是裝比、沒錢用普通手機是苦比、有錢用高貴手機是品味、有錢用普通手機是低調……不管是低調、高調還是裝比,國產的一些手機確實給了我們這樣的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說國產手機比國產車確實更加的有裏子,麵子自然也就有了。

但是,大部分國產手機在核心競爭力,如技術實力、營銷水平等方麵都不如國外品牌,往往通過機身、外觀方麵不斷“求新”,在細分市場上吸引部分消費者的眼球,但實際上大都隻是換個機身、換下外觀,並無實質功能方麵的創新,也無核心技術方麵的創新,這也是國產手機麵臨的現狀。

中國人向來講究有“裏”有“麵”,對於國貨來說隻有有了裏子才能有麵子,要不然就像穿在腳上的回力,穿一夏也就扔了。(文/曹永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