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曼迪羅:哈佛模式仍然有效
專欄
作者:陳予燕
簡.曼迪羅(Jane Mendillo),哈佛管理公司的總裁兼CEO,監管著327億美元的哈佛捐贈基金,是美國最大的大學捐贈基金。她在2008年7月開始該項工作,當時哈佛基金一些弱點已經顯露,截至2009年6月,哈佛基金下滑了27.3%。曼迪羅進行了重組並成功地推動了規模更大的房地產直接投資。在截至2013年6月的五個財政年度裏,哈佛基金每年上漲1.7%,領先於其投資組合策略基準0.5個百分點,但落後於同業,比如斯坦福基金。
哈佛捐贈基金的投資仍然保持廣泛多元化,11%的保守份額投向美股,55%的另類投資,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對衝基金、房地產和自然資源。10年前,哈佛模式是獨特的,但後來被基金會、捐贈基金,以及許多個人廣泛模仿。
哈佛基金不同尋常的混合方法使投資經理組合成一個內部團隊,部分投資組合、外麵的公司以及其餘的運營管理都有明確的分工。哈佛基金的策略卻提升了回報率,但也引發了有關表現最出色的內部基金經理報酬過高等一些不利的宣傳。
最近在HMC的波士頓辦公室,《巴倫周刊》與簡??曼迪羅(Jane Mendillo)有一場對話。
《巴倫周刊》:在運營捐贈基金的5年中,你的最大成就是什麼?
曼迪羅: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至2009年,我們重構了投資組合,還有HMC的團隊。
我們的大部分房地產投資都是以直接交易或者合資企業的形式來進行,而非通過私人資金,這讓我們在買入或者賣出以及杠杆作用上有了絕對的控製權。我們大概有一半左右的房地產投資都是直接持有的。我們的直投和傳統房地產投資業績之間還是有巨大差異的。直投增加了很多價值。另外,我們也投資了一係列資產,包括高級生活設施和開發商們不願意提供經費的項目。
《巴倫周刊》:你從捐贈基金在金融危機中的經曆中獲取了哪些經驗?
曼迪羅:對於我們和很多組合來說,那是一段相當緊張的時期。捐贈基金本應具有的流動性不複存在。我們現在鎖定在長期年限中的投資和先前相比更少,這樣的投資也往往是與外部經理合作的,那就是我一開始的目標之一。
《巴倫周刊》:哈佛有一個廣泛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但在過去的幾年裏,僅購買標普500指數或使用60/40混合股票或者債券組合,取得的業績和哈佛管理基金的差不多,甚至更好。請問你的戰略是否仍然有意義?能否用數據或者波動率來說明?
曼迪羅:當然。如果你是一個長期投資者,你就要跨市場和地域的多樣化。這就是我們的方法。在特定的一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可能會擊敗我們的產品組合,並可能擊敗每一個捐贈基金的投資組合。而在另一個特定年份,一個60/40的股票/債券投資組合也可能會擊敗我們的產品組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產品組合與60/40的投資組合之間就會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
截至6月30日的過去10年期裏,哈佛基金的年收益率為9.4%,而60/40全球股票和債券組合的年收益率僅為6.8%。近3個百分點的不同對捐贈基金來說,則意味著數十億美元的價值。當有一個一年或兩年,其中60/40組合打敗了捐贈基金投資組合,人們就會去寫捐贈基金的模式如何地低劣,但這是非常短期的思路。回頭看看曆史數據,我認為,展望未來,更加多元化會有好結果的。
和我們的多元化投資組合相比,股市以及60/40組合的波動風險更大。所以,在過去的10年甚至20年中,我們的投資組合不僅比60/40組合增加了更多的價值,而且波動性更小。
《巴倫周刊》:哈佛基金的投資組合中隻有11%投向國內股票。對於美股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以及擁有最好公司的市場,你為什麼隻分配這麼小的比例?
曼迪羅:我們希望在股票市場投資,但我們已經在美國股票市場、私募股權和國際市場布局,這為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
和10年前或20年前相比,目前,很多投資者湧向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所以,你需要挑選出正確的私募股權投資經理和機會。據估計,目前擬投向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資金大約有一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