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孕期女性應該怎樣保護牙齒(1 / 1)

懷孕期間的女性由於內分泌與平日裏不同,體內某些激素水平會上升,這可導致牙齦對菌斑的反應性增高,從而使得她們更容易患牙齦炎。孕期女性牙齦容易發生充血、水腫、出血、牙齦增生等,這常被稱為“妊娠性齦炎”。嚴重者尚可發生“妊娠性齦瘤”,雖然叫“瘤”,但它並非真的腫瘤,而是炎症和內分泌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有種迷信的說法叫做:“生個孩子失顆牙。”這種說法認為母親懷孕會導致身體脫鈣,必須用牙齒的鈣來補充,結果就使孕婦牙齒壞掉脫落了。我們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其實,機體對鈣的需求是由食物來滿足的,而並非牙齒中固化的鈣。如果孕婦攝入食物中鈣量不足,機體會分解本身儲存於骨骼中的鈣。所以,專家會提醒女性注意攝入鈣,以保證營養充足。有的孕婦受一些舊習俗影響,錯誤地認為孕期牙齦出血、齲壞是由於懷孕引起的,並對口腔的防護措施根本不重視,也不在意口腔清潔,這使得她們口腔內菌斑大量附著,軟垢、牙石堆積,從而引起牙周炎,甚至出現牙周組織的破壞,以及牙齒的鬆動脫落等。牙齦炎使得口腔內的牙菌斑不易被清除,而牙菌斑是牙齒的大敵,齲洞是由牙菌斑為起點的。

此外,孕婦通常飲食量較大,又喜食甜食或酸味食物,牙菌斑中的細菌利用這些食物中的糖類食物——糖、澱粉——產生有害的酸類物質,酸類物質作用於牙齒最堅硬的牙釉質,使之脫礦、軟化,形成齲洞。而牙齦炎還會加快齲齒的進展,常引起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症的發生,造成孕婦進食時疼通不適,對妊娠期和產期帶來不利的影響。另外,若是在妊娠早期用藥消炎,還可能引起胎兒畸形。

所以,為使女性在妊娠期有一個健康的口腔環境,避免不必要的牙齒丟失,女性必須養成飯後認真用含氟牙膏刷牙的習慣,並每天用牙線徹底清除牙齒鄰接麵的有害菌斑,保持口腔清潔。

在注意衛生的同時,女性還應注意補充營養,多飲些豬骨、牛骨湯,在飲食中增加足量的奶及奶製品以滿足機體及胎兒對鈣的需求;常吃些豆製品、雞蛋、肉類、魚類、水果、新鮮蔬菜,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和預防疾病的發生。醫學專家建議,在準備妊娠前應先請牙醫為自己做一個全麵的口腔檢查,如發現有齲齒、牙髓炎、牙齦炎則應徹底醫治,如口腔內有阻生牙、殘根、殘冠應及時拔除,如有不良修複體則應拆除重新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