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癰是唇部多個相鄰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也可由多個癤腫融合而成,病原菌大部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偶有白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兩者的混合感染,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皮膚不潔時,容易發生唇癰。此病好發於貧血、營養不良和糖尿病患者及身體衰弱者,臨床上多見於成年人,上下唇均可發生,但上唇為多。初起時為唇癤,唇癤受擠壓刺激,引起炎症繼續向周圍及深部發展,使唇部呈彌漫性、浸潤性腫脹,出現唇外翻,唇部變厚,觸之堅硬,界線不清,呈紫紅色,繼之發展成為多個小膿頭,內有膿腔,常有劇烈的跳痛和壓痛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腫脹嚴重,時常波及頜下及頸部。如果並發麵部靜脈炎,麵部靜脈可形成血栓,回流障礙,故顏麵部呈廣泛性水腫,患者張口受限,咀嚼功能及語言功能均發生障礙。患者全身高燒、寒戰、食欲不振、全身無力、頭痛、便秘,白細胞升高至12~15×109/L。唇癰若發生在上唇則位於危險三角區內,該處血運豐富,組織鬆軟,靜脈無瓣膜,使炎症迅速擴散,引起敗血症,全身出現明顯中毒症狀。由於麵部靜脈無瓣膜,靜脈血逆流至顱內會引起十分嚴重的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此時,患者會出現眼瞼水腫,眼球突出,眼球運動受限,視力障礙,眼結膜下水腫或淤血,全身中毒嚴重,患者甚至會昏迷。若處理不當,可引起死亡。
因此,唇癰無論發生在上唇或下唇都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及時就醫。治療上應以保守療法為主,嚴禁擠壓,減少局部活動,注意休息,加強營養,補充多種維生素,根據病情給予抗生素治療,必要時應以抗生素做靜脈點滴,有條件者可以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在發病初期的紅腫階段,局部可用2%高滲鹽水濕敷,每2小時一次。中藥六合丹外敷有消炎消腫作用,若出現膿頭時,應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用鑷子將膿栓輕輕夾出,切忌擠壓和切開。膿腫明顯時,可輕輕挑開膿腫,以利引流。進行治療時,應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如有全身並發症,應及時進行搶救,糖尿病患者,還應控製飲食及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