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溫正是在這一範圍內。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顯。首先,它可以加強神經的興奮功能,使得洗浴後精神爽快,頭腦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稱作是“血管體操”。第三,洗冷水浴還有助於消化功能的增強,對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浴鍛煉必須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以至於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的由短到長。
常見的冷水浴有以下四種:頭麵浴,即以冷水洗頭洗臉;腳浴,雙足浸於水中,水溫可從20℃左右開始,逐漸降到5℃左右;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時間不宜太長,適可而止;淋浴,先從35℃左右溫水開始,漸漸降到用自來水洗浴。
必須說明的是,冷水浴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有些人的皮膚對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會產生過敏症狀,如起疹子、生紫癍等,這類特異體質的人就不能進行冷水浴;此外,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風濕病、空洞性肺結核、坐骨神經痛以及高熱病人都不可進行冷水浴。
五、秋煉要講究科學性
因人而異,量力而行。鍛煉的目的在於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因此,在運動種類上就應結合個體情況有所選擇,不能盲目進行,否則有害無益。
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期,根據其特點,在安排運動項目時,要注意形式的生動活潑,少作單調及靜力活動;活動時間宜短,並應以速度性練習為主,少安排耐力性及力量性訓練。每天所必須的活動量不得少於2小時。
婦女鍛煉,也應考慮她們的生理特點,合理安排運動內容和運動量。
中老年人考慮其年齡因素,鍛煉時,應避免進行緊張激烈、用力過大過猛或講究速度的運動。驟然前傾、後仰或彎腰等動作都應少做。適宜的運動項目是散步、健身跑、太極拳、氣功、保健操或放鬆體操等。這類活動可以放鬆神經、肌肉,對防治各種慢性病、增強體質、延緩衰老,均有良好作用。
那麼,如何選擇適合你自身的運動量?運動過程中何時需要調整運動量?可調到多少為好呢?下麵就簡單介紹一下。
1.作好準備再活動
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十分必要。通過準備活動,可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心髒搏出量增加,把儲備的血液動員起來,為正式活動創造條件。準備活動還能使呼吸加快,肺活量增加。此外,還可以促進全身新陳代謝,增強體內氧化和還原過程。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內容要根據鍛煉的項目決定。
2.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循序漸進,是指參加體育運動的人,要不急不躁,按部就班,不要急於求成。鍛煉身體也和其他事物一樣有其規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運動量由小到大,逐漸增加。比如進行長跑鍛煉,開始時距離先短一些,速度先慢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可逐漸加大距離,速度也可以逐漸加快。運動量注意掌握平衡,不宜過大或過小。持之以恒,是指一旦選擇好適合於自身的鍛煉項目之後,要堅持下去。不能練練停停,停停練練。因此,參加鍛煉的人,一定要有毅力,無論寒暑風雨,都要堅持不懈。
3.進究運動衛生
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因此要重視運動衛生。比如飯前飯後避免劇烈運動;運動後半小時至40分鍾再吃飯,飯後要休息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再參加運動;運動期間不宜大量喝水(因為喝水過多,不僅影響運動效果,而且還會增加胃、心髒、腎髒等內髒器官的負擔);運動後不應立即洗冷水浴或遊泳(因為運動時身體表麵皮膚毛孔擴張,熱量大量散發,如用冷水刺激,容易引起感冒)。此外應戒煙、酒(吸煙、酗酒不僅會抵、?肖運動效果,而且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六、秋季健身的注意事項
秋令時節,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心養肺,提高內髒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然而,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幹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注意四防:
1.防運動拉傷
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伸展度降低,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神經係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可因人而異,一般以做到身體發熱為宜。
2.防受涼感冒
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後切忌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3.防運動過度
秋天是鍛煉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4.防秋燥
秋天氣候幹燥,溫度較低,是肝氣偏旺、肝氣偏衰的季節,易引起咽喉幹燥、口舌少津、嘴唇幹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