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冬季怎樣曬太陽
冬天曬太陽可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特別是在防治兒童佝僂病或成人骨質疏鬆症方麵有著特殊的療效。
由於臭氧層在冬季和早春會出現季節性減薄,使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加強,會給人的身體帶來不同的損傷,因此一天中最適合曬太陽的時間是:上午8時至10時,此時陽光中的紅外線強,紫外線偏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下午4時至5時,此時紫外線中的X光束成分多,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不論哪個季節,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尤其是中午到下午4時這一段,最忌長時間曬太陽,因這時陽光中的紫外線最強,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此外,每天堅持曬太陽30分鍾至60分鍾,即可平衡陰陽。曬太陽時最好穿紅色服裝,其次選擇白色,最忌黑色服裝。老年人不要獨自曬太陽,獨自睡著了容易感冒。幾個人聚在一起,邊曬太陽邊聊天,既能舒筋活血,又可調節精神。
六、背曬冬日長精神
題中的“背曬冬日”,就是背對太陽曬暖和。冬日曬太陽,古來有之,是許多名人極為推崇的重要的養神健體的手段。記得自居易在《負冬日》的詩中說:“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詩中的“負喧”,不同於現代人置身雜務與喧囂,而是指曬太陽,即背對太陽曬曬。事實上,一個人經常不見陽光,會顯得神疲力乏、麵色蒼白,甚至會出現頭暈、頭痛、失眠、食欲不振為特征的精神抑鬱症。為此,清代的慈山居士在他的《長壽秘訣》中寫道:“清晨略進飲食後,如值日晴風空,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他的這一主張,肯定了曬太陽的益處。
當代科學研究表明,陽光是特殊的可見光,其紅外線會使人體受到照射的部位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快,皮膚和組織的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同時,還能調整睡眠節律,提升食欲,促進細胞增生,令人心情舒暢。同時,其紫外線能有效地殺滅細菌、病毒,活躍人體酶係統,增強免疫能力,能促進機體對鈣、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防止佝僂病出現。
當然,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慈山居士在《長壽秘訣》中還指出:“過午,陰氣漸長,日光減緩,久坐不宜。”科學研究表明,過強的紫外線,將削弱機體的抗病能力,導致皮膚癌的發生。俄羅斯最近有研究成果表明,強烈的紫外線,會使眼睛中的水晶體變得渾濁,出現白內障。正確的曬太陽的方法是,選擇有陽光而無風的上午,在室外背對陽光而坐,做到不空腹,不坐得過久,適可而止。
七、冷水臉、溫水牙、熱水腳
常言道,“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牙齒喜歡”,“熱水洗腳,如吃補藥”。這些話是不無道理的。尤其是在冬季,更不要忽視刷牙、洗臉、洗腳這些日常小事,否則對健康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