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時運動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驟然間劇烈長跑,必須有一段時間小跑,活動肢體和關節,待肌體適應後再加大運動量。通過鍛煉,感到全身有勁,輕鬆舒暢,精神旺盛,體力和腦力功能增強,食欲、睡眠良好,說明這段時間運動是恰當的;倘若感到身體軟弱無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減退,厭惡鍛煉,就要注意減少運動量,或改用另一種運動鍛煉方式。
運動換氣宜采取鼻吸口呼。因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對吸進來的空氣起加溫作用,鼻腔的鼻毛和鼻分泌物能阻擋空氣裏的灰塵和細菌,對呼吸道起保護作用。隨著運動量的增大,隻靠鼻吸氣感到憋氣時,可用口幫助吸氣,口宜半張,舌頭卷起,抵住上齶,讓空氣從牙縫中出人。
冬日運動是對付寒冷的積極措施,但應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閉藏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相對緩慢,陰精陽氣也都處於藏伏之中,所以運動鍛煉中要注意精神內守,避免陰精陽氣外泄。具體方法是:
1.準備活動要充分,待熱後脫去一些衣服,然後加大運動量。
2.不要過於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
3.鍛煉後,要及時擦幹汗液,若內衣已潮濕,應盡快回到室內換上幹燥衣服。
對於堅持冬季長跑的人,要特別注意冰雪,防止滑倒。遇冰封雪飄大霧天氣,可在室內、涼台或屋簷下原地跑步,既能收到養生效果,又能避免意外。這一辦法同樣適用於身居鬧市、無活動場地的人采用。此外,大風、大霧、大寒、冷高壓的早晨,低層空氣多受汙染,在霧天下鍛煉都是不適宜的。
冬季運動鍛煉,還應注意保暖防凍。晨起室外氣溫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預備活動,身體暖和,再脫去厚重的衣褲進行鍛煉。鍛煉完以後則要及時穿好衣褲,注意保溫,尤其是冬泳後,宜立即用柔軟、幹燥的浴巾迅速擦幹全身,擦紅皮膚,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黃帝內經》說,冬季3個月,宜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鍛煉最好是在日出後。但由於工作時間限製,人們不可能都等到早晨七八點鍾日出後,可在六七點鍾進行,但不宜在森林中鍛煉,因為此時的森林中存在大量散發二氧化碳。冬泳最好選在午飯後一小時進行,因為此時氣溫較高,濕度低,能使冬泳的人體體溫散失慢些,堅持鍛煉的時間長些。
四、女性在寒冬季節怕冷怎麼辦
寒冬季節,很多女性特別怕冷。科學研究發現這是由於體內甲狀腺素水平降低以及缺鐵所致。甲狀腺素是由碘和酪氨酸為主要原料經甲狀腺合成分泌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可增加機體熱量;同時甲狀腺素又能促使人體基礎代謝率的提高、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從而產生體熱抵禦寒冷。而女性的機體新陳代謝較低,使得甲狀腺素的合成顯著減少,造成機體禦寒能力降低。
科學家還指出,婦女如果常常感到寒冷,還可能是體內鐵質不足引起。美國農業部的生理學家和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營養學家,曾對兩批各50名身穿遊泳衣、分別在一個寒冷房間和一個冷水遊泳池中發抖的婦女進行研究。他們發現,那些最怕冷的婦女大多數體內鐵質不足。一旦給她們補充鐵質,症狀就會大大改善。
的確,在婦女的一生中,因月經、妊娠、分娩等原因造成的失血或子宮肌瘤、子宮功能性出血引起的失血,都會使相當多的婦女損失大量鐵質,而在更年期集中地表現出來,造成冷感症。另外,低血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機能減退等疾患常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使人經常產生冷感。
為了解決女性怕冷的問題,除了請醫生查明病因,用一些藥物之外,最重要的兩條是:進行飲食調節和加強體育鍛煉。在飲食上應多吃富含鐵的食物。由於體內缺鐵,各種營養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產生熱量,是怕冷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動物肝髒、家禽、蛋黃、豆類、芹菜、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時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促進機體對鐵的吸收,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中醫認為,怕冷是陽氣不足造成的,應該有意識地多吃些具有溫熱禦寒的食物,以利體內陽氣的補充。比如牛肉、羊肉、狗肉、蝦米、核桃、辣椒等都有這方麵的功能。另外,生命在於運動,動則陽氣生。體育鍛煉也很重要,不過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貴在堅持,這樣,就會使你的體質逐漸增強,貧血傾向也自然得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