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偷竊(2 / 2)

“是啊,現在當官的沒有一個不貪的,就應該有人站出來懲罰一下他們。”

“可無論怎麼說,偷東西是不對的。”

“唉,我說你這人怎麼這麼迂腐啊。”

“就是,人家偷的是貪官汙吏,又沒偷你家的東西。要我說,他是為民除害,是好人。”

“也對,我們老百姓又沒有遭受什麼損失。我聽說好多單位都被偷了。”

“這個我知道。”一個高壯的中年男子也加入了,“我有一個親戚是公安局的,他告訴我,不僅那些單位大樓被偷了,就連那些當官的家裏也遭竊了。更搞笑的是,某個局長家裏的床呀,天花板呀,還有廁所裏的瓷磚都被撬了,而且,你們知道嗎?他報警的時候告訴警察被偷了多少錢?”他為自己掌握的信息洋洋得意,故意賣著關子。

“多少?快說說。”這消息驚到了其他人,他們紛紛要求這個中年男子繼續講下去。

“這個消息可鬧了不少笑話。”中年男子拿起桌上的一杯水一口喝完,看眾人迫不及待的表情滿意了,開始說起來,“他報警的時候隻說被偷了五百。”

“哈哈哈,五百?我家被偷都不止五百。”一個人笑道。

“就是說啊,更搞笑的是,其他的領導都一一效仿他,有人說被偷三百,有人說八百,有人說六百,總之,沒有一個人報的數字超過一千。那些當官的現在對那個小偷是又恨又怕,恨不得立刻把他抓起來,又怕小偷抓起來後,把他們貪汙的事兒供出來。”

“當官的居然怕小偷,哈哈哈,幹得好,給我們百姓出了口惡氣,讓社會少些毒瘤。”有人拍手稱快道。

顧婉婷坐在一旁靜靜的聽著,貪官被偷,這是好事啊,胃口大好,舀了一碗米豆腐幾口下肚。

“慢點吃,別噎著了。”何軍在一旁輕輕地勸道,一臉平靜,仿佛他們聊天的對象不是他一樣。

“俗話說,飽暖思***饑寒起盜心。何軍,你說那個小偷為什麼專門偷貪官,總不會是為了劫富濟貧吧?”顧婉婷小聲說道。

“那些貪官大部分的財物都是不義之財,而他們從來不怕錢財受損,就怕醜行敗露。不管那個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此人對政府反腐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何軍肯定地說道。

顧婉婷點了點頭,道:“對於竊賊,自古以來便被當做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小偷行竊貪官汙吏卻反而讓老百姓稱讚。那個小偷雖然可惡,但能讓平時道貌岸然的貪官原形畢露,也算是一樁幸事。”

“我記得以前好像看過一則短文,好像是介紹‘三隻手’的由來,但記得不是很清楚了。”

何軍微微一笑,徐徐道來:“人人皆知‘三隻手’是小偷小摸的代名詞,可是這個稱謂有個來曆:北宋天聖年間,東京道上有一赫赫有名的神偷,他‘技術’高超,不用任何工具,隻需擦身而過便手到擒來。有一次他為同行獻技,雙手高舉,一挨身便把銀子掏了出來,似乎他比別人多長了一隻手。眾同行五體投地,敬送他綽號‘三隻手’。 然而,盜亦有道,‘三隻手’給自己的門徒規定了‘三不偷’:一不偷忠臣義士;二不偷貧寒人家;三不偷良家婦女。如偶有錯偷,須加倍奉還。門徒們必遵‘三不偷’的‘祖訓’,否則視為不肖子孫,逐出‘山門’。據說,‘三隻手’一門徒錯偷了忠臣範仲淹的銀子,事後不僅加倍奉還,並在銀子裏夾上一紙條:‘不知是範忠臣的銀子,今加倍奉還,望乞恕罪。’落款:‘三隻手’。這使範仲淹聯想到朝廷昏庸,官場黒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還不如一個小偷!遂手書打油詩一首:‘世人都恨盜,豈知盜亦道;若然都有義,怎會世顛倒!’”

顧婉婷無語地看著何軍,這人是不是過目不忘啊?這完全是在背書啊!!

“小夥子,不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走過來對何軍豎起大拇指,繼續說道:“上幼兒園了沒有?”

“沒有。”何軍淡淡地回道。

“那不行,這麼聰明的孩子,趁早上學讀書,以後成為國家棟梁。”老頭子不讚成地搖搖頭。

何軍沒有回話,對顧婉婷說道:“阿婉,吃好了沒?”

顧婉婷點點頭,糯糯地說道:“吃好了。”

“那我們回去吧。”

原本喬姨和顧媽媽是打算送他們兩個上幼兒園的,但被何軍拒絕了,所以現在隻有顧正淵一個人上幼兒園。

“爺爺再見。”顧婉婷乖巧地老頭子揮手。

“好,再見。”老頭子笑眯眯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