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壽命的延長並沒有伴隨健康水平的同步提高(1 / 1)

在現代社會,特別是在 20 世紀,發達國家的居民平均壽命增幅尤為顯著。具體的增長值隨著國家的不同而略有變化,但總的來說女性壽命的增加趨勢比較穩定。在許多物質水平比較發達的國家裏,在 20 世紀之初,這些居民的平均壽命為50歲,到了20世紀中葉時,其平均壽命為70歲,到21世紀之初,人們的平均壽命已達到80歲左右。這種趨勢在 21 世紀會保持下去,隻是增長速度趨於平緩而已。許多專家結合人類的生理特點和現代社會的發展水平,預測人類壽命將達到120歲左右。

壽命在過去的 100 年中保持增長的事實有著客觀的基礎,那就是醫療技術和公共衛生事業的長足發展提高了人們控製疾病惡化與減少死亡的能力,特別是那些曾經奪取嬰幼兒生命的疾病,如今都能通過醫學手段降低其死亡率。一種生物的幼體死亡率往往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統計分析平均壽命值,這也是 20 世紀呈現出人類壽命平均值顯著增加的根本所在。人類醫療衛生水平的發展降低了嬰幼兒(尤其是女嬰)的死亡率,這對計算人類平均壽命提供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對於這個事實,應該是值得慶幸的,但它暗含著一個矛盾,這一矛盾與我們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那就是我們在大談壽命增加的同時,很少提到這種生命延續過程中所伴隨的各類生活樂趣限製與病痛折磨困擾,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我們生命期的延長並沒有伴隨更好的體質,甚至還伴隨健康水平的下降。藥物治療的確能拯救我們的生命和降低病症的痛苦,但它沒有,也不可能讓我們擁有感知更多生活樂趣所應具備的強健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