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VIPSTORE,追求品牌的潘多拉……(1 / 1)

生活

作者:張春暉

我最喜歡那種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都被折磨過的創業者,這兩個行業的交集才有可能產生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

以前創業時,我的背包裏經常放些小玩意,有的是在香港逛街時買的時尚用品,有的是朋友廠裏的代工名牌,跟國內相比當然有很大的差價。我經常向創業的朋友們傳授它們的作用——不時地給合作夥伴和朋友送點小禮物,代價很小,情意卻挺重。所以這些年,我經常帶國內或國外的朋友去挑選名牌尾貨,他們也都樂於前去“掃貨”。平時在店裏,幾千元隻能買一件衣服,在那裏可以買到四五件甚至更多。大家的原則隻有一個——“隻買正品特價,不買翻版廉價”。因為前者是歐美的品牌特賣模式,你買特價證明你還是忠實的粉絲、品牌文化的追隨者;而後者卻是對品牌的一種侮辱。

在一次圈內聚會上,我跟周圍幾個朋友發表了以上這番“見解”,隨即被泰山天使陳亮同學盯上。那兄弟似乎在偷笑,直覺告訴我“有問題”。還真被我猜中,不到兩周,這個“有問題”的兄弟,還有董策同學分別打電話約我過去看他們新做的項目——品牌特賣俱樂部。泰山已經在跟進這個項目,陳亮同學看我對服裝有如此“見解”,死活要拉著我一起玩。我隻是沒想到董策同學也是團隊成員之一。

團隊還是很符合創業標準的,他們分租了朋友的一套迷你辦公室,十來個人窩在一起,會議室還是公用的,需要事先預定,蝸居啊!Allen(楊培鋒)同學身材比較單薄,就像是個學生哥哥。周圍的朋友老問我,什麼樣的人最適合做電子商務,其實這兩個行業的交集才有可能產生優秀的電子商務人才,得找,靠碰!所以我最喜歡那種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都被折磨過的創業者。和Allen交流之後,我產生一種感覺,是不是被我碰巧找到了?這個小夥子(當然人家小不了我多少)有歐洲的同業創業經驗,對品牌、服裝行業的理解又精準到位,商業模式也正是我所熟悉的。隻不過Vipstore走的是正當供應鏈,還有保險公司“假一賠十”的背書。兄弟們隻講了二三分鍾就被我打斷,“咱們直接走用戶體驗吧,這個模式我沒意見。”

但是Vipstore的盡職調查真是痛苦啊,尤其是產品體驗。我先衝了上去,然後拉了幾個朋友注冊成為會員。沒多久,我跟羅飛抱怨,我兜裏的錢都做Vipstore的產品體驗了,而且以女裝居多,我除了給自己買塊手表,其他都送人了。幫我做測試的幾個朋友則跟我訴苦,把卡快刷爆啦!但一兩周下來,他們手上拎的包,身上穿的衣服,鼻子上架著的墨鏡,腳上瞪著的鞋,全是名牌,可問題是我怎麼看著那麼眼熟啊?

那天晚上我和楊培鋒、董策和陳亮在露雨軒喝茶,我提了十來個網站的BUG,幾天內就被董策陸續搞定,這CTO當得真是有效率,正是我們創業過來人最喜歡的搭檔。

如果你去實體的奢侈品店買東西,你不會破產,因為東西太好也太貴,內心的購物欲望被壓抑。而Vipstore的高端品牌具有很好的性價比,加上私密會員的運作模式,在Vipstore就會釋放被壓抑的欲望,拚命地購買。買來自己用,買來送朋友,恨不得把周圍的朋友都送遍了!我很認真地跟男士們報告一下,如果發現你的太太正在上Vipstore,一定要快速降低信用卡透支額度,不然很有可能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