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業模式不等於掙錢模式(1 / 1)

專欄

作者:周鴻禕

對新興創業公司或者一些新的創新,我們往往套用老的模式,用求全責備的態度對待他們。因為他們創新的力量還很弱小,甚至有些別人都看不清楚是什麼情況。而當一件事情被做成了,所有人又都一反常態去膜拜,比如百度一上市,我們頓時覺得這個公司偉大起來。實際上,它還是那樣一個公司。

就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來說,如果剛開始想不清楚該怎麼掙錢並不重要。不要從產業高度去思考,比如3G流行了,我能在3G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這種做法是從上往下走,離用戶太遠;也不要從資源方麵考慮,比如我跟某個政府有關係。或者跟某個運營商打過交道,從我的投資經驗來看,這種做事方式成功的概率都很低。實際上,你需要做的就是做一個判斷:是不是給某些用戶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服務,這種有價值的服務又讓用戶很喜歡,很有黏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個事情就一定有戲。至於怎麼掙錢還是在做的過程中才能知道,因為商業模式不是想出來的,是做出來的,而且創新模式是需要不斷調整的。所以我經常拿淘寶和QQ舉例,他們當初的商業計劃書一定不是今天做的這個樣子,我們當年拿去融資的商業計劃書跟今天360所做的事情完全風馬牛不相及。隻是很多人成功以後,習慣重寫曆史。

很多人把商業模式狹義地等同於掙錢模式。我的理解是,商業模式是一個複合概念,它應該分成幾個環節。第一,當你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要構建一個商業模式,或者更簡單地說要構造一個戰略,這個戰略就是你要做什麼而不做什麼,也就是產品戰略,或者叫產品模式;第二,用戶模式。你要回答瞄準的是什麼樣的用戶,給什麼人提供什麼樣價值的東西;第三,市場模式。在市場中,你將怎麼定位自己,用什麼樣的行銷模式去推廣;第四,當你有很多用戶的時候,可能才去想怎麼把用戶轉換成收入,這才是收入模式。

上述幾步合起來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在很多公司的早期,商業模式更多的是產品模式和用戶模式,但是很多人往往在這時就質問該怎麼掙錢。我自己做投資,也有幸投了一些不錯的企業。這些企業無人問津,就是因為大家看不清楚該怎麼掙錢。比如迅雷、酷狗,在我投之前掙錢,之後就不掙錢了,因為我讓它免費給大家提供建社區的平台。我的判斷標準很簡單,是不是有人用,用戶是否喜愛。這個標準有時候可以堅定你做事的信心。甭管別人怎麼說三道四,隻要你自己相信這事有價值。

但是今天的中國互聯網,基本上沒有小公司什麼機會了。一些大公司什麼都做,而且經常抄襲其他小公司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說中國互聯網創業還有機會,就一定要與眾不同,一定要去顛覆別人。實際上這跟炒股也一樣,“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大家一窩蜂去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就要想想我能不能逆向做。比如大家都在做收費殺毒的時候,我就想我能不能免費做,而可能大家都免費做了,我發現了小眾增值服務,又可以收費去做,就是一定要與眾不同。當然顛覆不是說就一定能成功,可是如果不顛覆、不創新,就一定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