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小時代》的虛與偽給未成年人的一劑迷藥(1 / 1)

4、《小時代》的虛與偽給未成年人的一劑迷藥

“80後”奇才郭敬明

郭敬明說“《小時代》建立在對於未來感的一種描繪”,什麼樣的人的未來是“大學生活”,以及要麵對“找工作的畢業季”?對象自然是大學在校生、高中生、初中生,也可以包括已經看得懂電影的小學生。這個容易沉浸在幻想世界中的中學生群體。他們尚未有光明正大的愛情經驗、尚未得到可以自由支配的住校生活費、尚未獲得在大學校園中穿“成人衣服”的機會,他們缺乏實踐,最喜歡幻想。

長大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進了大學校園會有怎樣的戀情,畢業了找份什麼樣的工作,這種幻想對於處在青春期卻終日與“背書”、“背公式”為伴的考生們來說,很合理,也真實存在。“熬過高考就好了”這句耳熟的中國式家長教育,也使得描繪多姿態愛情、豐富物質的大學生活成為中學生們的一根“拐杖”,支撐著這個群體對“解放”後好日子的幻想。

《小時代》有一句台詞,原封不動來自小說“我們都是這個時代裏微小的塵埃,但我們一直在努力”,正中中學生的下懷。《小時代》裏的人物關係和浮華生活的展示,無疑引導著生活單一的中學生無比地期待這一刻到來:放肆地去揮霍他們的生命,去敢愛敢恨,去活在這個他們未曾實踐出真知的世界上。而事實?郭敬明永遠不會去說。

精致的皮囊以及精致的新裝

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共性。偶像劇的魔力在於塑造一場愛情和物質的盛宴,此劇種最在意的並非劇本的張力,也不是演員的演技表現,而是演員的外表,劇中讓你心疼和動情的點也往往不是劇作有多成功,而是,你無比心疼和牽掛你愛的這個帥男或美人。

郭敬明穩穩當當地抓住偶像派吸引力的重點,對於情欲的展現,也僅僅有帥氣或美麗的臉龐就夠了。“電影《小時代》裏情欲我一點都沒有放進去,《小時代》多純啊,裏麵連接吻都沒有”。這,讓人想起90年代風靡整個大陸的《流星花園》,對於情欲的小心試探,是精確獵殺純情少男少女的“調情”方式。沒有愛情經驗的人對初吻的想象和悸動、存在於臆想中的排山倒海的荷爾蒙,在偶像劇裏得以投射和實現,這是偶像劇捕獲觀眾的方式,也是偶像藝人捕獲粉絲的法寶。

且不管現實的社會是怎樣的狀況,在偶像劇裏以“精致”為標準的美的呈現,就已經屏蔽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領域,豪宅、豪車、奢侈的包包、華麗的衣服和鞋都是極致的美,《小時代》將這種極致美包裝在大銀幕上,試圖讓賞心悅目掩蓋膚淺成為一種可能。

自我迷戀的催化劑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未成年人身體發育的成熟程度,很難讓人猜到其真實年齡,尤其是女生。在這個時代中,高跟鞋、大胸配低胸的穿著,不再是18歲以上的專利,在男生那裏,陽剛也不再是帥氣的唯一代名詞。女生對於想快點長成熟長“大”的需求,在電影中的人物大換裝中得到了對自我身體幻想的滿足,至於女生對男性的性幻想,也能在柯震東的肌肉銀幕秀上得到力量。未成年男生觀眾的需求是什麼?郭敬明說“我的小說讀者90%以上都是女生”,當然也不排除喜歡男生的男生。

《小時代》的大銀幕化,出現在未成年人身體和荷爾蒙都低齡化發育成熟的階段,讓女生們更早實現了兒時偷穿媽媽高跟鞋的情結,男生們得以實現讓自己的臉龐和打扮都更秀氣化,這劑迷藥,是加速這個群體對自我迷戀的催化劑。

(來源:《南都娛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