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小時代》永遠改變不了主流世界(1 / 1)

5、《小時代》永遠改變不了主流世界

“80後”奇才郭敬明

《小時代》在成為電影前,已經成為話題,它幫助郭敬明成為偶像作家、成為富豪作家、成為年輕人追逐的明星作家。郭敬明曾信誓旦旦地對媒體表示“從作家轉做導演並不是玩票”,事實證明他的確不是在玩票——這是一件賺錢的差事,不但認真對待,還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也一定耗費了心血。隻是導演郭敬明跟電影行當裏的導演還是有區別的,他把拍電影隻是當成賺錢的一個工具,等有一天他發現開飛機能賺錢,他也會戴上飛行帽翱翔天空的。

作為導演,郭敬明至少比孫建君這樣的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甚至不需煽情和刻意深化主題,他隻想告訴你一個明明白白的物質世界。

而無論作為讀者還是觀眾,什麼人會對這種單純為物欲而活的故事感興趣呢?絕對不是真正的富人和窮人,而是在往富人之路狂奔的窮人,所謂前程當然是要靠名牌、車子、豪宅來體現和表達。當然無需擔心,這些單純的物欲追求不會是全體年輕人的心念,郭敬明說的不算,他說誰誰過時了不知道現在年輕人想要什麼,就算《小時代》票房過十億那天,郭敬明也無法代表所有年輕人說出那些貼滿奢侈品標誌的產品就是大家想要的。

《小時代》會流行,正如郭敬明那些小說曾打動很多少男少女一樣,他現在旗下的雜誌、作家也依然市場表現強勁,但這些永遠不是主流世界的玩意兒。不是說嚴肅文學與暢銷書之間存在鴻溝,而是這種壓根就奔著討好和輕佻去的作品,無法深入人心——不是抓住了輕浮就都成為了曆史洪流的。

不是刻意蔑視郭敬明這種作家,可你讓一個語文像化學老師教出來的人去寫小說,能指望他怎樣呢?可是觀眾們並不會像我這般吹毛求疵,從現場的歡樂場麵來看,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躺在濃鬱而輕浮的氣氛中看上去很酣暢淋漓。

院線也需要這樣的商品,但不會是全部,像某影城排出《小時代》百分之百場次的那種媚相也不會是全貌。為票房和市場打圈圈的導演也永遠存在,不用出了一個郭敬明就說人家厚顏無恥拜金無底線,正如暢銷書作家總是踩著時代賣點的節奏一樣,號稱觀眾就是他爺爺的導演也一定有其價值。

就算電影是更通向大眾的藝術和商品,但跟文學相比,形態和曆史屬性大體上也不會相差太多,以電影《小時代》問世為標誌,年輕暢銷書作家趟過了娛樂圈的河水,但導演郭敬明不會超過作家郭敬明幾步遠的,他還是那個聰明得誌又一次抓住賺錢機會的商人,且僅此而已。(來源:《南都娛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