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眾人物評說郭敬明與韓寒(1)
“80後”奇才郭敬明
韓寒,1982年生於上海金山區;郭敬明,1983年生於四川自貢。
兩個年輕人都已年過而立,而從他們嶄露頭角就一直伴隨的爭論從未斷絕,仿佛他們是一代人的兩個極端,或者這個時代中兩種不同價值觀的典型。諷刺的是,他們以文章初涉江湖,但是文學幾乎從未成為他們價值的坐標。
本刊邀請了各個領域多位公眾人物,說一說他們眼中的郭敬明與韓寒。這些談論並不按照知名度、影響力排序,隻是根據版式需要,秉筆直錄。你可以試圖從中看出觀念和立場,也可以就當個玩兒。
朱學東(《中國周刊》總編輯):郭從一個小地方努力奮鬥,而成為一個成功的明星出版商,他是一個幸運兒,也是一個努力者。雖然我並不喜歡這種成功,但無疑,這種成功正是這個社會所鼓吹的,也是幾乎所有人內心渴望的。他是多元時代多元價值觀的一種。我不會喜歡他和他的文字,但我必須佩服,他比誇誇其談之徒聰明且努力不知多少。
賀延光(《中國青年報》圖片總監、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我喜歡韓寒的時評與雜文,尖刻、睿智又不乏幽默。如果這代人多些韓寒,誰能說國家沒希望?據說郭敬明電影票房不錯,這也不能說明什麼,還不能超過當年樣板戲電影吧?在對當代題材影片創作處處設限的當下,參天大樹沒有土壤,能生長的,隻能是哼哼唧唧、沒有筋骨的稗草。
牛若英(《Timeout》執行主編):我當年做過四爺剽竊的報道,收到好多來信罵我,之後我對他和他的粉絲就交槍認輸了。有個粉絲的話記憶猶新:“四爺就算抄了別人的話,也抄得比原作好!”
孫凱(《暸望東方周刊》副總編輯):原先在我心目中,韓寒是偶像,郭敬明是小醜。我喜歡韓寒的幾乎每一篇網文,包括《論革命》等等。現在逐漸改變印象,郭似乎更像是正常成功人士。
李鴻穀(《三聯生活周刊》執行主編):沒看過郭敬明的電影,郭與韓的作品,閱讀都極少,我自己的閱讀趣味正好與這兩位錯開。
王鋒(《GQ智族》主編):對郭敬明我沒有惡感,也不喜歡對他個人的任何嘲弄和攻擊。我覺得他擁有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一切優點:成功,勵誌,尊重自我的欲望,熱衷物質與享受,努力勤奮,但他的局限也在這裏,離這個時代太近了。
卓偉(《南都娛樂周刊》主筆):韓寒這個人比較實在,我們曾經偷拍過他,但他對我們的工作還給予了理解。他曾經說,每一個社會名流都是王八蛋,我非常讚賞。郭敬明曾經因為抄襲惹上了官司,最後還被法院認定他作品抄襲,我對他印象就不是很好。
陳彤(新浪網總編輯):小四給我的感覺是,做人做事都很認真努力,是個很有商業頭腦的年輕人;平時顯得比較謙卑且仗義,對粉絲也不錯。商業運作方麵,他有自己精準的商業定位,懂得自己的市場、讀者和觀眾,有心打造自己的商業小王國。
(來源:《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