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生活水平高了,人們的健康保健意識也提高了。但是病痛並未因此遠離我們,依然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在我們追求健康的過程中,盡管我們努力降低病痛,求醫問藥,卻依然有很多疾病防治的誤區困擾著我們。怎樣才能把我自己的建行?越過這些疾病防治的誤區?下麵,就讓我們聽聽專家的建議。
沒病沒痛就是健康
身邊誤區: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無病無痛,就是身體健康。其實並非如此,多數人由於生活壓力大、工作緊張、缺少運動、飲食不合理等,常感疲勞、情緒低落,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這是一種介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醫學上稱之為亞健康狀態。這種亞健康狀態也是不健康的表現。
專家分析:
亞健康狀態在各個年齡層次的人身上都會有表現。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是十分危險的。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猝死趨向低齡化,發病原因除勞累、疾病、遺傳等因素外,還有酗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和精神因素,大部分猝死前都沒有征兆。醫生認為,很多人因為平時不注意自己的健康,遇到身體不適是能扛就扛過去,不去醫院及時檢查診治,缺乏對自己健康的關抓,結果使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一旦發病,異常危險。
專家支招:
健康的概念應該是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狀態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感到自己身心有所不適,就要積極地到醫院檢查,及時排除患病的可能。
專家解難:
問:長病是不是就要長期服藥?
答:一些失眠或焦慮患者可能會選擇長期服用鎮靜藥,這可能會對緩解不安情緒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並不能根治。服用少量鎮靜藥對症狀幾乎沒有改變,但稍微加大劑量就可能會導致全身乏力、頭腦不清、精神萎靡等現象,這可能就是藥物引起的中毒。所以,即使長病也最好不藥過於長時間依賴藥物,最好通過飲食、運動等方式適當調節。
耳鳴不是病
身邊誤區:
許多人出現耳鳴狀態時,都不以為然,認為不是什麼病。實際上,耳鳴雖隻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病,但卻是由病症引起的,要引起警惕。
專家分析:
引起耳鳴的原因很多,如藥物中毒的患者在鏈黴素、慶大黴素的早期中毒時就會出現耳鳴。引起耳鳴的全身性病變有腦外傷、酒煙過度、一氧化碳中毒、低血壓、糖尿病、貧血、神經官能症等。單純的耳鳴可能還有神經性聽力下降的可能。
專家支招:
如果出現耳鳴症狀,要重視耳鳴的警示,到醫院查清耳鳴出現的原因,及時對症治療。
專家解難:
問:兒童捏鼻孔擦鼻涕易導致中耳炎嗎?
答:兒童從耳朵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要比成人的短而平直。如果感冒後流鼻涕,兒童就會模仿大人用手指捏緊鼻孔擦鼻涕。雖然這能將鼻涕擦幹淨,但卻會造成細菌反向通過耳咽管抵達中耳,誘發中耳炎,所以學齡期孩童還是用手帕擦鼻涕較好。
牙痛就是牙病
身邊誤區:
我們往往都認為牙痛是由牙病引起的,很少考慮其他原因。其實,出現牙痛可能也是其他疾病的表征。
專家分析:
牙痛並非隻是牙病的表現,可能是許多疾病的症狀,大多數牙痛是由牙齒本身的疾病引起,但也有的是牙周組織疾病所致。近鄰組織疾病的疼痛也波及到同一神經支配區域的牙齒,導致牽涉性疼痛。
而一些全身性疾病有時也會引起牙痛,如引起牙痛的牙齒疾病有齲齒、牙髓炎、牙髓石、牙本質過敏等,牙周組織疾病如牙根尖周炎、齦乳頭炎、冠周炎、壞死性牙齦炎、牙周膿腫等,急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中耳炎等,也都會使牙齒出現牽涉性疼痛,而三叉神經痛、癔病、流感、絕經期和神經衰減等,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牙痛。
專家支招:
一旦出現牙痛,不要單純認識隻是患了牙病,也要考慮到除牙本身疾病以外的其他毛病。
專家解難:
問:牙痛能不能拔掉?
答:醫治牙病應以保護牙齒為主,用不著拔時就不要拔,而且牙痛時也不能拔,否則容易感染。
膽固醇低了好
身邊誤區:
我們知道,血膽固醇過高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發冠心病。所以許多人就認為,膽固醇越低越好。其實並非如此,膽固醇過低同樣不利於健康。
專家分析:
膽固醇是細胞膜的基本組成部分,如果它過低,細胞膜的脆性就會增加,血管壁就會變得脆弱易破。尤其是高血壓患者,腦血管更易發生破裂,即腦出血。而且,膽固醇過低還會影響免疫細胞膜的穩定性,導致人體免疫功能降低。且會影響膽汁酸、維生素D及類固醇激素的合成及代謝,從而引起多種疾病。
此外,膽固醇下降也會使癌的發病率增加。因為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細胞是依靠人體內膽固醇而生存的,如果膽固醇下降了,吞噬癌細胞的白細胞肯定會減少,活性降低,癌細胞就會借機繁殖。
專家支招:
人體內隻要保持適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健康。保持血膽固醇在適宜範圍的方法主要是調配膳食,均衡營養,少吃動物性脂肪,多吃蔬菜、水果等。
專家解難:
問:喝牛奶能預防膽結石嗎?
答:膽結石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膽囊炎或膽固醇代謝失調等原因,使膽汁排出不暢而在膽囊內沉積凝結引起。牛奶具有刺激膽囊排空的作用,晚上睡前喝一杯牛奶,經過一夜後,膽汁就不會在膽囊內淤積、濃縮,從而避免了膽囊內小晶體的形成,預防膽結石的發生。
低血壓不會患中風
身邊誤區:
有人認為,中風患者很多都是高血壓患者,低血壓者不會患中風。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專家分析:
事實上,血壓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患中風。血壓過低會造成心搏出量驟然減少,動脈血壓驟降。由於血壓過低,無力推動血流,大腦供血就會不足,從而導致各種症狀,如缺血、缺氧、全身乏力等;且緩慢的血流還會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腦部小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