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老年人心理誤區(3 / 3)

另外,老年人閑暇時間比較多,精神無所寄托,長期的寂寞空虛也會引起性格的變化。如有的老人一生窮碌,曆經坎坷,回憶過去的種種不幸,可能會更感消沉苦悶,鬱鬱寡歡,自卑感也會油然而生。這些變化對老人的心身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專家支招:

老年人要想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就要消除失落感,多培養積極的愛好,讓自己保持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情,以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專家解難:

問:老年人飯後聽音樂能養生嗎?

答:飯後聽音樂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對老年人尤為有益。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美妙的音樂能讓人體產生和諧的共振,通過中樞神經係統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肝腎功能,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腺體分泌,有利於新陳代謝。不過,飯後聽音樂也要考慮個人的心理特點及對音樂愛好程度等,隻有根據個人愛好精心選擇適當的音樂收聽,才能收到養生效果。

經常大笑的老人最健康

身邊誤區: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從生理角度來說,笑對健康是有好處的。但一些老年人過度大小,可能就不利於養生了。

專家分析:

凡事都不能過度,笑也應恰如其分。過度地大笑,也會給人體帶來痛苦。一些血壓較高的老年人,由於情緒激動很容易導致血壓突然升高,誘發腦出血;有些心肌梗塞的老年人,還會由於大笑而使胸腹腔內壓加大,引起意外,甚至猝死。可見,笑也要適度才會利於健康。尤其是患有心髒病、高血壓的老年人更要注意,切不可過分激動,過度大笑。

專家支招:

隻有發自內心的、輕鬆愉快的笑才有利於身心健康。老年人如果能每天主動尋找笑的內容,促使自己發笑10~15分鍾,就是一劑很好的“補藥”。如閱讀有趣的書籍,觀看喜劇、漫畫等,都會使人發笑。尤其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讓自己笑一下,能使堆積在大腦中的愁緒頓然消失,從而達到調節心理的作用。

專家解難:

問:為什麼有些老年人會哭笑無常?

答:這點說起來比較複雜。一般來說,哭笑無常是一種病態表現,是精神疾病的一個症狀,如功能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也可見器質性精神病(早老性癡呆、老年性癡呆、多發梗塞性癡呆等),主要還是因為這類老人都有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腦損害,因此表現為情感的失控而出現哭笑無常。所以,一旦老人出現哭笑無常的現象,應及時請精神科醫生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因,及時治療。

人老了就不需再婚了

身邊誤區:

有的老人在喪偶後,常常會在再婚問題上持自我封閉的態度,認為自己都老了,不需要再找老伴了。其實這是錯誤的。

專家分析:

有的老人在老伴去世後,長期與外界隔絕,容易感到孤獨、抑鬱、悲觀,缺乏交流對象,內心的煩惱常常無處傾訴,結果很容易導致疾病,有時可能還會使原有的舊病複發,病情加重,不利於延年益壽。

專家支招:

老年人喪偶後,應積極的麵對現實,學會做身心健康的年輕型老年人,大膽地追求晚年的幸福,營造晚年幸福生活的港灣。這才是健康長壽的正確途徑。

專家解難:

問:再婚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哪些好處?

答:有關資料表示,喪偶老人再婚後生活會發生很大變化,他們不再感到孤獨,覺得生活又重新有了意義,一個新的老伴能共同分享、追憶生活的往事和喜怒哀樂,從而排除內心的煩惱、焦慮和孤獨,使內在的情感與外界的刺激達到平衡。而且,對於再婚老人來說,有人陪伴度日可消除孤獨。白天做些兩個人都感興趣的事,晚上一起看看電視;夜深人靜時互相體貼、安慰。這樣既能互相照顧,又給生活帶來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