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製中國電影市場四大亂象
專欄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政府不幹預市場和行業,市場和行業不違反國家法規。市場主體誠信經營,爭做遵守合同和政策的典範。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在於啟動國家的現代化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基於兩個字:自律。具體到電影市場,基本規模已經成型,但市場上惡性競爭再次來臨,踐踏自律原則。
就電影市場而言,以下四種亂象當在治理範疇之內。首當其衝的是偷漏瞞報票房。沒有權威的“硬件”——監督與執法機構、偵查與仲裁機構,也缺乏“軟件”——政府通過程序公布的懲罰規則。這造成市場上偷漏瞞報現象防不勝防。與此同時,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害群之馬不斷在傷害正常經營的電影院。
第二是無法限製的電影院惡性投資。一個中等城市,人口不足百萬,影城多達三十多家。這種情形像病毒一般在各地蔓延。第三是市場上的不公平競爭越演越烈。有的企業手握資源,表麵上行使對於違規電影院的執法,實際上憑籍威脅,強行拉攏影院加盟其院線,或者在大片上映前夕威脅影院認罰。而執法者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其自身旗下的院線也許就是藏汙納垢之地。這既是缺乏公正的第三者執法與仲裁所致,也是因為市場資源不均等,任由下去,市場就成了巧取豪奪之地。
第四,非規範方式銷售電影票。不規範的經營行為還在於虛報票房等問題。我們是電影大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規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隨著國家現代化治理日程的展開,電影市場的現代化治理一定會迅速提上議事日程。現代化治理有兩個最關鍵的角度,一是治理的理念,一是治理的手段。從理念的角度,我們倡導市場的參與者都與有榮焉,沒有誰是局外人。治理的最終目的是行業的市場化,而非回到計劃經濟行政管理的傳統思維和係統當中去。
行業市場化的組織形式應該以行業協會為主,行業協會要有權威,即基於公正基礎之上的影響力。行業協會的治理手段,應該行使市場化手段,遵守市場規則的院線和影城應得到行業協會的支持,譬如行業協會會維護其正當權益不受侵犯,每年給予表彰獎勵;而對違規且屢教不改的院線影城,則發布其違規記錄,直至視為非誠信企業而逐出協會。
除了行業協會的作用之外,現代化治理的現階段要教育和重罰並行。培訓比督查更具備現代特色,在電影局備案的所有院線和影城,應由行業協會和行業教育機構常年組織培訓,從影城與院線的行業管理措施到建章立製、消防安全、規範經營、國家政策等。
當市場上發生違規爭執的時候,行業協會應承擔仲裁功能。所有能夠行駛仲裁功能的機構都必須超脫於市場主體之上,化解利益相關方的矛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政府不幹預市場和行業,市場和行業不違反國家法規。市場主體誠信經營,爭做遵守合同和政策的典範。維護這一核心價值,力行核心價值觀,電影行業的現代化治理才會找到正確的方向,走出行業市場化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