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痛苦隻有患者自己才能夠體會,而且這種痛苦很難傳達給家人和周圍的人。有時即使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痛苦,對於患者和身邊的家人來說,也很難一下子接受患上抑鬱症這一現實,甚至在腦海中首先否定這一想法,“我們家怎麼可能有人患上抑鬱症呢?這簡直太可笑了!”
為了治療抑鬱症,首先需要患者本人和周圍的人從內心深處接受已經患病這一事實,然後給予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請患者的家人和周圍的人務必要注意以下六點,和患者一起麵對,想方設法積極治療抑鬱症。
1.細微的變化也不能忽略
抑鬱症帶來的痛苦,甚至連和患者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也無法感受到。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抑鬱症患者都不會向家人過多傾訴自己的痛苦。抑鬱症的特點就是患者會將內心的糾結積累起來,在內心深處自我掙紮,並且認為“反正沒有人能夠明白我的痛苦”。患者的這種態度對於治療的影響自然不用說,在和家人及周圍人的相處中也會引起諸多問題。
其中,最不幸的例子就是沒有能夠阻止自殺行為。
在日本,曾經由於經濟狀況惡化而致自殺人數激增。
銀行職員H先生(45歲)是公認的認真敬業的員工,這幾年一直負責回收不良債權,經常超負荷工作。公司正處於嚴峻時期,同事們也不會認為隻有H先生一個人辛苦。因為每個員工和公司都麵臨巨大壓力,也就不會覺得隻有H先生特別。
H先生的妻子雖然也知道丈夫工作特別辛苦,但是也幫不上什麼忙,隻能有時詢問一下。一般H先生總是微笑著說:“別擔心,我沒事。”妻子一直很信任工作認真的H先生,從來沒有擔心過。隻是注意到丈夫每個月都會消瘦2千克,於是讓丈夫去醫院檢查是否得了癌症。檢查結果表明,H先生身體並無異常。妻子剛放下心來,就聽到H先生跳下電車自殺的消息。
H先生的妻子說,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已經有很多抑鬱症的前兆。例如,體重急劇減少,夜裏經常醒來,訴說肩酸、頭痛難忍,日漸沉默等。雖然妻子注意到這些變化,但是完全沒有想過這些煩惱會嚴重到迫使丈夫自殺的地步。
H先生去世以後,妻子陷入了不斷責備自己的抑鬱狀態中。實際上,H先生的妻子也是在自己去精神科就診的過程中,向醫生訴說自己陷入抑鬱狀態的誘因時,才明白原來丈夫是患上了抑鬱症。
就像H先生的例子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其實能夠非常清楚地觀察到引起抑鬱症的壓力及表現出來的症狀,但是往往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或是壓根沒有抑鬱症這種意識。在此,有必要再重述一遍,即抑鬱症患者自己絕對不會過多傾訴自己的痛苦,周圍的人不能忽視抑鬱症患者任何細微的變化,這是防止最壞的事情發生的最好辦法。
2.避免一些易使患者焦慮的言行舉止
在抑鬱症的治療中,休養是不可或缺的。家人和周圍的人要充分理解這一點,對抑鬱症患者仔細解釋,“先什麼都不要想,好好地休息一陣,這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困擾”,必須要讓患者自己從心裏接受這一點。
雖然這樣說,但在抑鬱症徹底治愈之前,患者會在家裏無所事事地轉來轉去或整日發呆,可能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副遊手好閑、吊兒郎當的模樣。盡管家人心裏明白患者是因為生病的緣故才會這樣,可是有時就是會失去耐性,控製不住指責對方,“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或“別總是這麼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要堅決避免類似這樣容易使對方焦慮的言行舉止。有時正是因為這些話語,使患者的病情出現了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