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源轉型與地緣政治互動(1 / 2)

能源轉型與地緣政治互動

專欄

作者:陳衛東

大國能源領域的互動推動著全球能源地緣政治的演進,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各國應怎樣協調發展?

石油工業具有獨特的發展模式,過去的100年,石油在能源領域是不可替代的特殊商品。極強的需求剛性,而且沒有替代品的特點使得石油具備了幾乎沒有價格敏感的屬性。沒有價格敏感的商品,規模和壟斷就自然成為石油公司追求的發展目標。不僅私營的石油公司如此,國家石油公司也如此,甚至與石油相關國家集團聯盟組織也如此,如OPEC和IEA。

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新一輪能源轉型期,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等等,石油出現了替代品。越來越多的能源首先被轉換成電能,最終用戶通過電能消費了幾乎一半的能源。社會越先進,電能占總消費能源的比例就越高,石油煤炭消費比例就越低。電動汽車、天然氣汽車就是替代能源直接替代石油的新的能源消費形式。

石油在能源領域不可替代的時代將會終結,那麼,憑借規模和壟斷贏得競爭優勢的發展模式還是石油工業繼續追求的發展模式嗎?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已經看到了越來越多規模不經濟的例子。康菲公司解體了上下遊一體化的公司結構是唯一的特例嗎?幾乎所有的超級跨國石油公司利潤持續下降隻是周期性的經濟現象嗎?

可以預期,隨著能源轉型的不斷深化,石油工業組織創新將會與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一樣,越來越成為石油公司贏得競爭優勢重要手段,規模優勢的重要性將必然下降。21世紀將會成為超級石油公司的侏羅紀嗎?有可能!但機遇與挑戰共存,唯創新才有未來。

能源地緣政治與中美俄關係

盡管能源轉型對油氣行業構成了諸多挑戰,但美國頁岩氣革命正在引發新一輪能源變革。從供給維度上看,能源不再稀缺。頁岩氣革命使美國一躍成為天然氣生產大國,由天然氣進口國轉變成天然氣出口國,世界天然氣供需原先的平衡被打破,新的供需平衡正在形成的過程中,新的地緣政治格局必將隨之逐漸形成。美國再次引領石油工業占據有利地位。

頁岩氣技術應用到頁岩油致密油的開發生產,美國頁岩油致密油產量迅速增長。過去五年,全球石油產量增量的一半來自美國,主要得益於頁岩油致密油的產量增加。45年前美國達到過1000萬桶/日的高峰產能,是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大國。隨著消費的大幅增長和產量的急速下降,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進口依存度高達60%。頁岩油致密油的快速增長,使美國石油進口依存度下降到了40%,也許還會進一步下降。

EIA和IEA對美國本土石油產量都有較為樂觀的預測,美國有望回歸1000萬桶/日產量俱樂部,今天能達到這個產量的國家隻有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在可預測的數十年裏,美國石油還不可能實現自給自足,但美國能源獨立的概念對全球能源格局帶來的衝擊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中國是另一幅圖像,能源消費和油氣進口依存度都在迅速增加,將會很快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俄羅斯經濟和財政收入對油氣和其他資源出口的依賴性越來越高,俄羅斯需要更多的投資用於勘探開發新油田建設與新的基礎設施,以維持足夠的油氣產量。而中國將必須花更多的錢進口石油天然氣,以滿足需求和調整能源結構,逐步降低對煤炭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