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伏電站後來者需注意什麼?(1 / 2)

光伏電站後來者需注意什麼?

專欄

作者:紅煒

光伏電站建設的市場機會巨大,但對於該行業的後來者,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麵對巨大的市場蛋糕,後來者應注意哪些問題?

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將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幅度,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將保持領先地位。按照目前補貼電價水平,光伏電站投資回收期約為8年。對於那些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無疑這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機會。

當然,這也吸引了眾多光伏行業之外的投資者競相參與。今年年初,華北高速公告在去年2.25億元收購電站項目的基礎之上,今年繼續加大與招商新能源的合作,享受不低於8%的年化收益率。2月份,中天科技公告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融資不超過22.6億元用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等。一時間,無論過去與光伏有關還是沒關的企業,紛紛湧向光伏下遊市場,很有一番“不管是做襪子的還是做眼鏡的”爭相湧進光伏中遊市場的態勢。好在光伏下遊市場規模受國家補貼規模決定,應該不會重現中遊市場嚴重供給過剩的局麵。有鑒於此,對於光伏電站建設的後來者而言,必須重視投資過程中的一係列問題。

第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在新經濟、移動互聯時代,這不僅是一個電站建設市場,也許更是一個利用金融手段、進行金融交易的市場;這個金融市場是一個固定收益的投資市場,是一個可以和互聯網經濟結合進行金融創新、發展前景相對無限大的金融市場。在地理條件、設備水平、補貼電價一定的前提下,這是一個風險係數明確、收益率不高但收益穩定的投資市場,所以那些追求高回報的投資人請慎重進入。

第二,這個市場未來有多大?從短期看,2014年中國的建設目標是不少於10GW,未來幾年規模也會相當,相對應的資金需求都是千億以上;從長期看,2013年中國光伏87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不足0.2%,而在光伏發達的德國這個比例已經達到4.5%,而中國有決心做新能源大國。按照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的判斷,到2020年中國光伏發電將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屆時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不言而喻;從全球看,目前累計裝機規模為130GW,有分析說到2018年,當年裝機可能高達100GW,而累計裝機有望達到500GW。在目前光伏發電還屬於探討能源,未來完全有可能成為補充能源甚至替代能源,光伏行業的市場機會無疑非常誘人。

第三,這個市場又劃分為分布式和大型地麵兩個市場。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集中體現是一家一戶的“自發自用”,是裝機於建築物屋頂和周邊,建設規模相對小,建設情況多種多樣,單體建設資金需求少的光伏電站;大型地麵電站是建設在各種低成本土地上的大型光伏電站。由於中國電力負載中心與陽光、土地資源的逆向分布,大型地麵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通過大規模並網、遠距離傳輸方式送達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它的運行模式相當於建設在中國西南深山中的大型水利電站。預計未來二者市場規模,應為平分秋色。不同的建設環境,不同的資金需求規模,不同的商業模式,決定著分布式和大型地麵電站是兩個完全不同風格的投資市場,不同市場的投資應當是由不同風格的投資人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