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做新能源示範城市的規劃難免遇到與當地政府溝通磨合的問題,對於這方麵您是如何看待的?
劉丹:我覺得從政府角度來講,他們很願意去做這件事。政府遇到的困難隻不過是現有的條件是否能支撐這些項目,說到底是投入產出比的權衡。推進規劃的核心,還是在於政府領導的重視。另一方麵就是費用。而對於規劃的投入上,每個城市的理解和意願可能不一樣,有的意願強,就會願意支付成本,有的意願不強,就不願意支付。
實際上政府委托東潤環能來做規劃隻是第一步,我們對資源數據具有分析挖掘能力,規劃對地方政府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對政府來講,他們更期望通過我們的規劃來把項目落地,這是政府最關心的,也是發展新能源示範城市最關鍵的。那麼在幫地方政府做招商引資的時候,就能起到一些溝通和橋梁的作用。
《能源》:您剛剛提到在支付成本上可能需要磨合,那麼應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劉丹:我認為可以成立一個“新能源示範城市發展基金”,通過基金支持的方式對新能源示範城市或擬申報示範的城市編寫規劃,再對規劃內的新能源項目基金擁有投資優先權,待項目投資建設完成以後,通過用這些項目的收益來補償基金的前期規劃支出,形成一個良性的投入收益補償機製。然後根據各省市自身的情況來規劃,有條件的、規劃得好的城市,就可以在新能源利用方麵做得好一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設立基金的做法也可以使新能源的投資進入良性發展的通道。
《能源》:東潤環能在做新能源城市規劃時,主要考慮的因素與條件有哪些?
劉丹:新能源的發展主要取決於三點,一是資源稟賦,二是技術適應性,三是消納能力。其實在剛開始時,管理機構在規劃當地新能源項目時仍比較粗糙,主要是以電網限電為依據,但實際上限電算是事後依據,那麼能否在下達規劃任務和審批任務之前就有一個比較科學的依據?這是我們考慮的。那麼這就要求你得非常了解這個地區的資源現狀、技術適應性及消納能力。
《能源》:目前國內也有一些谘詢服務公司參與到新能源示範城市的規劃當中來,您覺得東潤環能的優勢在哪裏?
劉丹:東潤環能的優勢凸顯在新能源行業大數據挖掘及新能源技術識別能力上。我們擁有氣象、地理、生物質、電網接入、周邊新能源項目狀態、裝備實際性能、需求側消納等所有相關數據的雲數據信息平台,可以在項目投資的整體生命周期考慮整個城市的新能源規劃。
特別是東潤環能在全國有六百多家風電、光伏項目技術項目,擁有了大量的觀測數據、實時數據、運維生產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就能夠做很深入的經濟技術挖掘,從而為規劃提供精準依據。
《能源》:新能源示範城市是公司目前比較關注的,那麼您對東潤環能未來整體規劃和發展有何看法?
劉丹:東潤環能是做新能源並網應用技術切入的,從產業科技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做了從谘詢規劃、並網接入、智能生產管理到項目投資風險管理的一係列工作。我們認為必須基於資源稟賦的因地製宜的,采用最佳經濟性能的優秀技術逐步開發這些規劃中的新能源項目,我們稱之為科技能源項目。
這些基於大數據挖掘而規劃的科技新能源項目,我們將聯合領先的技術供應商、產業金融資本和地方政府共同合作開發。東潤未來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我們的科技能源,推動實現“人人享用清潔智慧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