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錢理群相遇(2 / 2)

錢先生的著述,大多是他在北大講壇對莘莘學子的講稿,始終貫穿著他的“獨立、自由、批判、創造”的精神和思想。他在《我的回顧與反思》中說:“你或許從政,但你必須做一個具有‘獨立、自由’的思想,‘批判、創造’精神的政治家、公務員,而不是謀求私利、隨風轉舵的政客和唯唯諾諾、無所事事的官僚。你或許經商,但你必須做—個具有‘獨立、自由’思想,‘批判、創造’精神的企業家、經營者,而不是投機取巧、謀取暴利的奸商,無所作為的庸商。你或許治學、任教、從事新聞出版工作,你也必須做一個具有‘獨立、自由’的思想,‘批判、創造’精神的學者、教師、編輯和記者,而不是出賣靈魂的幫閑、幫忙文人,混跡於文壇學界的無用之人。”這些話語足以抵達人的心靈深處,是一劑猛藥,給人精神上的警醒。

錢先生的著述,不僅是對曆史的反思,更是滲透了自身的生命體驗,對現實、對社會的關注和思索。對於當下時代,他在作過種種現狀分析後提出,由於中國社會的迅速物質化、世俗化,虛無主義、市儈主義、享樂主義已經成為重要傾向,最終要將人的精神消解殆盡。他在《關於啟蒙主義的反思》一文中說:“我們正麵臨著這樣的嚴重的民族精神危機,民族道德的危機,人心的危機,在我看來,這是當下中國最根本的問題。要糾正,恢複元氣,引上正道,是很難很難的,而且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這是從根本上製約著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這些深刻的見解,無一不直指社會的病端,發人深思。

總結曆史經驗,中國文人有很多的是“誌大才疏”、“眼高手低”。而錢理群先生不是,他不僅是思考、寫作,進行著他的學術活動,傳播著他的理念和思想,而且還身體力行地做著在別人看來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2002年從北大講壇退下來後,除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外,還投入大量精力從事社會文化教育實踐活動,關注和參與中學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青年誌願者活動。這些,正如他自己所強調的,要做一個真實普通的人,要“目光向下”,更要有“不怕做小事業”的“泥土”精神。

我對錢理群先生的景仰,不僅是他的學術,更是他的人品,那種強烈的社會關懷、底層關懷。現在,我和先生的一麵之緣已過去兩年有餘,他的兩本書也一直放置在我的案頭,我時常翻閱,常能獲取精神和力量。而先生當初的“腳踏大地,仰望星空”的臨別贈言,也始終縈回在我的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