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鍛煉強身中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氣補”或“動一動”就是運動。簡便易行的方法是:晨起或睡前叩齒50下左右,舌在口內左右轉動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人丹田。調息入靜後,再練“吹”字功40次左右。吸氣時兩手經腰後上提至胸前、聳肩,呼氣時念“吹”字(不出聲),提肛收腹,腳趾抓地,兩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然後,雙手攀足,站立或直腿,雙手下按足背或抓腳趾,稍停,反複慢做10次左右。再搓腰50~100次,最後倒退走半小時左右。也可學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滑水、跳繩、球類等運動項目。
冬季晝短夜長,陽光微弱,應多在室外鍛煉,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在冷空氣中活動可增強神經調節機能,提高造血功能和抵抗力,但鍛煉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煉。
46.冬季傳統養生三要是什麼?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冷麵、溫齒、熱足的方法能夠起到較好的養生保健作用。俗語有“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漱口,牙齒長久;熱水洗腳,強似吃藥”之說。
冷麵,是指用冷水洗臉。冷水是指水溫20℃左右的水,在通常情況下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基本上就是20℃左右的冷水,能夠直接用來洗臉。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6條陽經均在頭麵部進行交接,所以稱“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現代醫學認為頭顱內的腦部是人體的神經內分泌係統的中樞,對全身的各個係統和器官起著調節和管理作用。所以,用冷水洗麵從中西醫兩方麵講都是有益的。
冷水洗麵,能夠提神醒腦,使人頭腦更為清醒,特別是早晨用冷水洗臉對大腦有較強的興奮作用,能夠迅速驅除倦意,振奮精神。冷水洗麵,還能夠促進麵部的血液循環,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因為冷水的刺激能夠使麵部和鼻腔的血管收縮,冷水刺激後血管又反射性地進行擴張,一張一弛,既促進了麵部的血液循環,改善了麵部組織的營養供應,又增強了麵部血管和皮膚的彈性,所以除能夠預防疾病外,還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溫齒,是指用溫水刷牙和漱口。溫水是指水溫35℃左右的水。我們知道人體的口腔內的溫度是恒定的,牙齒和牙齦在35℃左右溫度下,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倘若刷牙或漱口時不留心水溫,經常給牙齒和牙齦以驟冷驟熱的刺激,則可能導致牙齒和牙齦出現各種疾病,使牙齒壽命縮短。反之,長期用涼水刷牙,就會出現牙齦萎縮、牙齒鬆動脫落等現象。我們都知道牙齒的壽命要比人體的壽命短,但不知道其根源是出在“涼水刷牙”這一習慣上。
熱足,是指每晚在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和洗腳。熱水是指水溫在45℃~50℃的水。從傳統醫學上講,雙足是人體陽經和陰經的交接地點,有諸多穴位,對全身的氣血運行起重要作用。從現代醫學講,足部為肢體的末端,又處於人體的最低位置,離心髒最遠,血液循環較差。應用熱水泡腳洗腳,從中醫講能夠促進人體的氣血運行,並有舒筋活絡,頤養五髒六腑的作用;從西醫講能夠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從而收到增強機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複疲勞的目的。
47.冬季養生有哪些誤區?
禦寒保暖是很多人冬季保健的主要目標。不過在衣食住行等方麵,人們還會“想當然”而發生一些不當的保健觀念,倘若不加以糾正,不利於身體健康。以下列舉了一些人們在冬季保健常犯的錯誤:
(1)衣服穿厚才保暖寒冷的天氣,有的人為了保溫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實,這是片麵的。因為衣服本身不產熱,隻起到隔離的作用,使得衣服與肌體、衣服與衣服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衝了外麵的冷空氣和體表的熱空氣之間形成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從而感覺到溫暖。當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後,空氣層厚度隨之增加,保暖性也就得到了加強。但當空氣層厚度超過1.5厘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從生理角度看,穿衣過厚,會抑製體溫調節機能的適應性,減弱禦寒能力。此外,穿得過多,體型臃腫,既不美觀,行動也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