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辛涼解表(1)(1 / 3)

本類藥多性味辛涼,發汗解表作用比較和緩,以發散風熱為主要作用。適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微惡風寒、咽幹口渴、頭痛目赤、舌苔薄黃、脈浮數等症。某些藥物還可治療風熱所致目赤多淚、咽喉腫痛、麻疹不透以及風熱咳嗽等症。

菊花

本品屬於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別名杭菊、貢菊、白菊花、菊花炭、滁菊花、黃菊花。

【成分】含有揮發油,其成分為菊油環酮、單龍腦酞酸酯、菊醇、龍腦和乙酸龍腦酯,以及木犀草甙、大波斯菊甙等。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肺經。

【功能】菊花是辛涼解表藥,主要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常食用菊花,不僅可明目、健腦,而且可抗衰老。一般說來,白菊花養肝明目的功效較好,滁菊花較長於鎮痛鎮靜,黃菊花疏散風熱的作用則最佳。經現代醫學證實,菊花可抗癌、防心血管疾病,用於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同時還有抗菌作用。

【養生禁忌】氣虛胃寒、食量少、腹瀉的患者應少用。儲存的菊花有黴蛀時宜烘幹,不宜在烈日下暴曬,以防散瓣變色。

【選購保存】挑選時以身幹、花朵完整、顏色鮮豔、氣清香、無雜質者為佳。存放時放在陰涼幹燥處,防黴壞、防蟲蛀,夏秋尤其要勤查看。

野菊花

本品為菊科植物野菊的頭狀花序,別名野菊、甘菊花。

【成分】含有揮發油、氨基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B等。

【性味歸經】性涼,有小毒,味苦、辛;歸肺、肝經。

【功能】以清熱解毒為顯著,兼有降血壓作用,可用於治療高血壓。

【養生禁忌】脾胃虛寒者、孕婦慎用。

【選購保存】野菊花以完整、色黃、香氣濃者為佳。秋季花盛開時采收,曬幹或烘幹。宜貯存於陰涼幹燥處,注意防蛀防潮。

葛根

本品為豆科落葉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別名粉葛根、幹葛根。

【成分】含黃酮甙、澱粉及少量揮發油。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辛;歸脾、胃經。

【功能】辛涼升散,甘涼而潤,善散肌腠經俞之邪而升陽透疹,兼可生津止渴,適於外感項強、麻疹、久瀉、津傷口渴等症。

【養生禁忌】葛根不可多服,恐損胃氣;其性涼,易於嘔吐,胃寒者所當慎用;夏日表虛汗多尤忌。

【選購保存】以塊大、色白、質堅、粉性足、纖維少者為佳。保存時置放於通風陰涼處,謹防潮濕和灰塵。

薄荷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莖葉,別名薄荷葉、蘇薄荷、南薄荷。

【成分】主要含有揮發油,如薄荷醇、薄荷酮、異薄荷酮等。此外,還含薄荷烯酮、莰烯、蒎烯、檸檬烯、迷迭香酸和蘭香油烴等。

【性味歸經】性涼,味辛;歸肺、肝經。

【功能】薄荷是辛涼解表藥,有疏散風熱、幫助發汗、透疹、解毒、疏肝開鬱、清利頭目的功用,常被當成輔助藥。也可用於治療夏季感冒所導致的頭昏、發熱、口渴。

【養生禁忌】薄荷的有效成分為揮發油,不宜水洗,煎煮時宜後下。而發熱有汗者、哺乳婦女都不宜使用薄荷。體虛之人不宜多服;肺虛咳嗽、表虛自汗者,久病、心髒不好的人都不宜食用。

【選購保存】挑選時以身幹無根、色綠葉多、味道清涼而濃香者為佳。置於幹燥處保存,密封以防香氣走失。

桑葉

本品為桑科落葉喬木植物桑樹的葉,別名晚桑葉、冬桑葉、老桑葉。

【成分】桑葉含芸香甙、槲皮素、異槲皮甙、槲皮素-3-三葡糖甙、菜油甾醇β-穀甾醇-β-D-葡糖甙、蛇麻脂醇、內消旋肌醇等。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歸肺、肝經。

【功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適用於風溫發熱、頭痛、目赤、口渴、肺熱咳嗽等症。

【養生禁忌】表氣虛而自汗者忌服。

【選購保存】選購時以葉片完整、大而厚、色黃綠者為佳。置於幹燥處,防潮。

牛蒡子

本品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種子,別名牛大力、大力子、大牛子、牛子。

【成分】本品含牛蒡子苷、脂肪油、維生素A、維生素B及生物堿等。

【性味歸經】性寒,味辛、苦;歸肺、胃經。

【功能】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適用於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症。

【養生禁忌】腹瀉者不宜用,疤疽已潰瘍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