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自命清高,我隻把自己當成生物鏈中的一環。我今日吃豬牛,明日我死了,我的軀殼為蛆蟲所食,我的血肉變成野草的肥料,鳥吃蟲,鷹吃鳥,牛吃草,老虎吃牛。我的生命在自然界裏生生不息,眾生平等,無論為蛆蟲也好,為飛鳥也好,且歡喜之。
現代生活真讓人覺得疲憊。清晨10點已覺困倦,於是你喝咖啡,下午3點更是頂不往困,於是來支煙。下班後覺得快虛脫了,要大啖超級麻辣水煮魚才能提起精神。到深夜如果不是有杯酒,你簡直要失去夜生活的熱情。
於是有廣告告訴你說:你腎虛(這個詞很流行),你氣不足,你要排毒,騙你吃下一大堆補腎壯陽滋補排毒功能的飲料和補品。
中國文化把能量叫做氣,我覺得還是叫能量比較易於理解。現代人類的能量很足,足得多了出來,因為食物充足,高糖及高脂肪食物唾手可得,這都是保證體力所必需的。如果你缺乏微量元素,各種藥片也應有盡有。老是有人說:一不小心就上火。火是人體內脫離了控製的能量,所以,不是能量不足,是人控製不了它。
能量需要涵養和控製,沒有什麼很高深的理論,陰陽五行,此生彼克,咱俗人看不懂。貓貓有簡單方法:涵養能量,需要身心合一;而控製能量,要學會張弛有道。
身心合一是女性養生的真諦
先說身心合一,這是世界上各種養生之道都奉行的方法。能量是跟著人的心走的。當人在吃飯的時候,身體能量本應聚集在消化係統,假如此時我們還忙於應酬,則能量向外散發,食物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或者你去跑步,能量本該運送血液到你的腿部使其強壯,如果你還要一心二用思考工作,跑步也就起不到應有的鍛煉作用。
一心二用是適應快速生活節奏的應對之方,我們很少一次隻做一件事,很少能老老實實坐下來專心地哪怕吃一頓飯或深呼吸幾次。心不在自己的肚子裏而在身外,能量也就不停地散了。
從古到今世界上養生之道無數,它們的共通之處就在於:專注。動可打拳靜可坐禪,都是要讓你老是在外的心收回身體。
佛家有個故事。有人至一禪院,問及老僧,僧人們作何修煉,老僧答: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可見,隻要身心合一,做任何事都是修煉。
或者,總是身心合一對現代人來說難於做到,那麼一天中總要有一段時間,用來"和自己呆一陣子"。出門,可感受一下風吻在皮膚上的感覺;喝茶,可感受茶香繞梁於舌間的不絕味道;做段體操,體會一下身體扭動所帶來的舒暢的酸痛。閉上眼睛揉揉肚子,會發現它咕咕響而通氣了,放個臭屁,通體舒服。彈彈頭皮,扣扣牙齒,轉轉手腕,都是和自己相處的方式。心經常放在肚子裏的人,即使在為身外之物所累的時候,也能顧及身體的感受,並且會獲得一種專注的能力,一種"定力"。
小時候學成語"人定勝天",以為是人一定可勝天的意思,現在大了才明白,它的真正意思是:人若堅定,可勝天。堅定之人則能量積蓄不胡亂散失,行事可事半功倍。
貓貓又想起一個老和尚來啦。這次,有個小和尚問他:師父,願力可轉業力否?老和尚說:不能,惟定力可轉業力。做一件事,光有個心願是不行的,要有定力,則凡人也能積聚無堅不摧的能量。
張弛有道是陰陽調和的根本
接下去,再說張弛有道吧,聽上去也很玄,貓貓一解釋就不玄了。
現代人有充足的食物,隨手可用的工具可借力省力。隻要不是想飛上月亮,對付一般的任務,身體內部的能量綽綽有餘。但是情形往往是,你想集中精力工作的時候,卻覺得疲乏而懶散;想要放鬆下來睡個好覺時,腦子卻不停地想工作。古人雲:一張一弛即文武之道。該緊張時緊張得起來,該放鬆能夠充分放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