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鼓舞人心: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康興是恒星學院就業處處長,學習了十八大報告後,他對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有著很深的理解。
楊軍:通過發展促就業
十餘年來,我國始終把就業增收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給國內的就業和增收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對日照市而言,必須始終堅定一個信念:通過發展來拉動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促進就業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
一是繼續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消除城鄉分割體製;二是繼續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力度,提升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素質,拓展其就業空間;三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增強第二和第三產業對勞動力就業的吸納能力;四是創新社會保障製度,要切實保障農民工等其他困難群體人員的就業權益,為他們提供與城鎮居民同等的保障服務。
健全人力資源市場
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緊緊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的工作主線,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高人力資源服務供給能力和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規範發展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服務體係、激發市場活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取得了一係列成績,為就業優先戰略做出了突出貢獻。
人力資源市場發展的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人力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用人找市場”、“求職找市場”的觀念已在廣大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中確立並成為共識,市場配置人力資源也已被整個社會所接納。
據統計,2011年,全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接待流動人員33653萬人次,登記要求流動人員19118萬人次,幫助7597萬人找到了工作或轉換了工作崗位。
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重要在於基本完成了從統包統配向市場化配置的根本性轉變,市場機製在人力資源開發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已經確立。
在工作管理上,要明確一手抓法規製度、一手抓監管的執行和落實。人力資源市場發展三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勞動保障促進就業
縮影:一個充分就業示範社區的“民無遺閑”
十八大代表潘曉磊說,2003年,剛剛上任延東社區勞動保障站站長時,麵對前來尋求幫助的下崗失業人員也很無奈,很多人自己想幫卻不知從何下手。隨後的幾年,政府推出了公益崗位,推出了免費的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推出了貼息的小額擔保貸款和創業孵化基地,推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城鄉技能扶助計劃,一項又一項的就業政策讓他樂開了花。
回望:就業服務體係的十年發展和完善
衡水故城縣坊莊村的李晶晶幾天前剛剛接到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已經初中畢業兩年的她將到這所省重點技師學校免費學習技能,和她一起接到通知書的還有村裏的4個年輕人。“在社會上闖蕩了兩年才發現工作不好找,還是要擁有一技之長。”她說,重返校園自己會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