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大學生就業進行時(1 / 3)

優化大學生就業進行時

專題報道

作者:林微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努力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當前,國內經濟趨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全社會宏觀就業壓力增大。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大學生是我們的潛在人才,是我們國家、老百姓、納稅人和父母含辛茹苦培養出來的人才。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大學生就業問題凸顯,國務院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財稅支持政策、培養和就業的指導政策、公共公正服務政策、開發工作崗位等等,鼓勵用人單位吸收畢業生,引導畢業生自主創業,這些政策顯現了效果。實際上,國務院每年都強調大學生的就業是首要問題,因為他們是國家的財富。

那麼黨和政府是如何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呢?

加速推動高校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積極拓展就業領域,加強就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加充分;鼓勵更多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係;推動實現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就業。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政府推出了“農村教師特崗計劃”、“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和“到村任職”等基層項目。配合農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啟動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研究製定符合當地具體情況的政策和實施辦法,鼓勵涉農等專業畢業生到農技一線服務。要關心到基層就業畢業生的工作、成長和發展,完善服務期滿有序流動的相關政策。鼓勵應屆高校畢業生、翌年畢業高職(專科)生及在校大學生入伍,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並做好退役高校畢業生有關後續服務工作。另外,國家對到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應征入伍,參加國家、地方重大科研項目以及家庭困難的五類大學畢業生將分別給予各種優惠政策。比如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中西部地區就業:對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履行一定服務期限的,由政府補償學費,代償助學貸款;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由政府補償學費,代償助學貸款,退役後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積極聘用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聘用期滿,根據需要可以續聘或到其他崗位就業,就業後工齡與參與項目研究期間的工作時間合並計算;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的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製(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並自主創業的,如自籌資金不足,可申請5萬元小額擔保貸款等等。

大力拓展新的就業領域。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各省市要因地製宜,研究製定有關政策並實施引導高校畢業生麵向農村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和城市社區服務的就業新項目,拓展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就業渠道,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各類中小微企業、社會養老服務業、海外漢語教學等崗位就業。

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各地高校普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指導和推進創新創業工作。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係;注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特點,認真實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模擬創業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創業能力。鼓勵各地和高校開辟專門場地或依托大學科技園、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等,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實習和項目孵化,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校”建設。並要落實好《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就業失業登記證》發放以及自主創業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地落戶等優惠政策。要充分整合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資源,在資金、場地、項目、技術、培訓等方麵加大扶持力度。鼓勵高校設立校級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一站式”服務平台和“綠色通道”,進一步完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功能,為高校學生提供創業谘詢、創業指導、項目展示、項目對接、優惠貸款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