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大學生就業進行時(2 / 3)

加強就業市場建設,優化信息服務。推動相關部門和高校充分發揮校園就業市場的主渠道和基礎性作用,深入挖掘崗位信息,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校園招聘活動;加快網絡市場平台建設,探索利用手機報、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手段發布就業信息;力爭網上和現場招聘活動的場次和需求信息數量高於往年。鼓勵高校組織各類協作體,聯合開拓就業市場。加快探索建立畢業生就業與重要行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西部地區和二三線城市、縣域城鎮等人才需求的對接機製。各地各高校要在普遍開通就業信息網和使用“全國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一體化係統”基礎上,積極推進畢業生信息和行業、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及時有效共享。

提升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質量和谘詢指導水平。提高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質量,結合專業教育和行業發展,幫助學生提高職業規劃意識和求職技能。針對畢業生差異化就業需求,開展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就業谘詢和指導。切實加強對研究生的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高校要加快建立職業發展谘詢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谘詢指導。有條件的高校要成立就業創業指導教研室,係統開展就業創業教育及相關研究工作,進一步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和學科建設。

強化高校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和條件保障。要求高校校級專職就業工作人員數量與應屆畢業生人數比例不低於1∶500。建立和完善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聘任、培養、使用、考核和激勵製度。各地各高校要充分發揮高校專業教師的作用,積極聘請社會上的專家學者、行業成功人士擔任就業導師。要加大畢業生就業工作經費投入力度;統籌安排,充分滿足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場地需要;有條件的地方要推進示範性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建設。

利用多方資源促進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對困難畢業生開展有效就業援助。各省級工作部門和高校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支持,製定實施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計劃。創造條件為困難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經濟補貼等幫助,建立“一對一”幫扶機製。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部門要重點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求職就業。

積極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各地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省級工作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拓寬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鼓勵畢業生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領域和崗位就業,大力開發農牧業技術、醫療衛生、治安管理以及雙語教師、幼兒園教師等公共服務崗位。要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學科專業結構。要根據少數民族畢業生特點,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就業技能培訓。

推動高等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緊緊圍繞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對接機製,超前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相關專業設置和培養計劃,實現人才培養、社會需求與就業的良性互動。探索聯合培養機製,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高等學校要積極推進“校地合作、校產合作、校企合作”,與地方政府、產業集群或產業園區、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搭建實踐育人平台;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著力加強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