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長今”在中國和亞洲刮起“韓食風暴”時,絕大多數人可能並不知道,劇中的長今用以慰藉臨終母親和征服皇上、從而贏得禦前烹飪大賽的秘密武器“山草莓”,正是“覆盆子”。更有趣的是,大約500年後的 2005 年 11月 18 日晚,韓國總統盧武旋為 APPC 貴賓們奉上的最後一道甜品,恰恰又是速凍覆盆子。
蔡文泰感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不久,他賣掉自己的服裝店,又借朋友一些總共湊了一百多萬元,決定放手一搏,大批量種植覆盆子。這讓父親很欣慰。可是沒過多久,老人卻被氣得火冒三丈。原來,他父親在北京延慶租有300畝土地,其中的樹莓是2002年栽下的,已經2年了,蔡文泰卻要全部砍掉。據專家介紹,樹莓栽植後,第二年就有一定產量,但每畝僅130公斤左右。3年後才能進入盛果期(經濟壽命可達20年)。這樣糟蹋簡直就是個敗家子兒,父親說啥也不同意。
蔡文泰為何會做出如此令人費解的舉動呢?其實他早就找到中國林業科學院樹莓專家張清華教授,並向請教。得知父親種的是一種每年隻在夏季結一次果的單季樹莓,這個品種在北京種植不僅產量低,還不便於運輸和儲存。而在國際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是一種一年結兩次果的雙季莓。這種雙季莓不僅比自家種的單季莓價格高,而且在歐美市場還供不應求。
蔡文泰覺得雖然毀掉其他農作物暫時會犧牲掉一些利益,但如果換了新品種效率會大大提高。他撰寫了一份可行性報告,又把張教授請到家裏親自做父親的工作,老爺子才勉強點頭答應。
原以為一步到位徹底解決了種苗老化的問題,能迅速收獲產量高、銷路好的雙季莓。可是費很大勁弄來的樹苗栽上後,第二年夏天蔡文泰卻傻了眼:苦等一年沒結果。又等一年,還是見不著樹莓大麵積結果。張教授查看後告訴他:“你要是讓它結夏果,修剪的時候就不能從地皮剪,而是從上邊剪,要留下一部分杆埋起來,埋下土才能結夏果。”
由於這種雙季莓當時在北京是第一次大麵積種植,在栽培技術上缺乏相關經驗。蔡文泰萬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疏忽,竟栽了個大跟頭:僅種苗損失就是100萬,其他還有工人工資,及水、肥等。一句話:很慘!盡管承受很大壓力,蔡文泰心裏清楚,如果此時自己打退堂鼓,血本無歸不說,也許這次栽倒後永遠也爬不起來了。
此後,在張教授指點下,蔡文泰改進了栽培技術,耐心等待新品種樹莓結果的那一天。最難挨的兩年過去後,到2007年,果園裏的300畝樹莓新品種終於大麵積結果。這一年,蔡文泰把所產樹莓全部出口到美國,不僅挽回了過去所有的損失,一下就賺回三百多萬元!
雖然打了一個很大的漂亮仗,從此得以翻身,可蔡文泰並不滿意。原來,公司銷售是委托一家貿易公司代理的,由對方負責銷到美國。這樣做雖然很省事,卻在無形中降低了自己25%以上的利潤。而且靠這種方法銷售,也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蔡文泰不甘心,接著又作出一個大膽決定:停止與貿易公司的合作,自己獨立開拓國外市場!
經營戰術靈活,年賺千萬
此後,蔡文泰把覆盆子種植麵積迅速擴大到1000畝。一方麵上網搜集國外客戶信息,準備將這些“黃金水果”重點推向歐美市場。另一方麵,又從北京入手拓展國內市場,給自己留條退路。
一天,蔡文泰在西單逛街的時候發現一家規模不小的果汁店,而且裏麵環境不錯,有很多老外。他看了一下,發現他們都是用蘋果、梨之類的傳統水果榨汁。當時小夥子就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生產的紅莓、黑莓,放到他們店裏做一些新鮮飲品。畢竟這是一種在國外很受追捧的時尚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