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河之戰 (上)(2 / 3)

另一位年紀不過十七八的小將皺著眉道:“池大人,咱們此番進兵連克連捷,趙軍望風而逃,依末將看來,銅將軍派兵前分析的或許有些道理,趙人與西屏惡戰方休,這邊被抽調的兵力未及增補,說不定我們真能再下幾城呢。”

那被稱為池將軍的紅臉將軍乃康國定邊將軍池生,曾是老將軍華陽的帳下猛將,久戍邊疆,謀勇兼備,這二十出頭的小將不是別人,正是華陽的幼子華真,聽華真這樣說,池生慨歎一聲,用長兄般慈愛的目光看著他道:“真兒啊,你雖兵書讀了不少,但尚未經曆多少戰陣,還未見識過真正的險惡,一定要記住,無論何時都不可低估對手,這是老將軍曾經教導我的話,池生一直銘刻在心不敢稍望,今日我把這句話轉傳與你,入夜過河突襲你就不要去了,帶一千人馬駐守這邊河岸作接應。”

華真似是心中大為不願,漲紅了臉道:“大人,我想過河……”

池生不容分說的打斷道:“此乃軍令,不必多講。”

華真撅起嘴不情願的躬身領命。

池生臉色稍緩,伏在他耳邊低聲道:“切記,如果我們中伏,你萬萬不可渡河救援,河岸也不必守了,速速逃回去,聽明白了嗎。”

華真瞪大眼睛道:“這……這……”

池生把他拉到一邊,低聲道:“傻真兒,一旦中了焦弓的埋伏,我們絕無生還機會,這焦弓別人不曉得,我可是深知其厲害的,此人熟通兵法且久經沙場,之所以寂寂無名隻因一直受各方排擠不得施展才華,如今的趙王慧眼識才,繼位之初就提拔了他作這邊的統帥,嗬嗬,不瞞你說,尊父戍守邊疆時曾經就吃過他的虧,那時這焦弓還不過隻是員偏將,他抓住了老將軍的一個疏忽,隻帶三百人馬就燒了我們的大批糧草,還斬殺了七百餘人。”

“這焦弓如此厲害?”華真皺起眉頭。

池生眼現蕭索之色,道:“趙國幅員遼闊地靈人傑,一旦明主當政足可爭霸天下,隻有銅棱這等無知之輩才會狂妄的視趙國為砧上魚肉,唉,趙國現在真的有明主了,可我們這邊卻……,唉!彼明我暗,此消彼長啊!”

“照大人所言,我們康國豈不危矣?”華真不太信他的話,但見他神情如此還是有了些擔心。

池生眼中迸出激動的光芒,“假使軍師複出,趙國就算再強,借趙王天大的膽子諒他也不敢正視我德昌城一眼!”可很快他眼中的光芒就逝去了,他自然知道軍師複出希望渺茫了。

華真似乎明白一些了,先前對此番征戰的強大必勝信心有了動搖,但他畢竟是將門之後,堅定道:“末將多謝大人好意,但華家絕無臨陣脫逃之將,大人既派我在此接應,那末將絕不辱命!”

池生氣的瞪起了眼,看到華真那倔強的眼神後,他搖了搖頭,緩聲道:“真兒啊,我知道你是將門虎子,你有這番氣概老將軍在天之靈也該欣慰了,不過你要知道,留得有用之軀總比意氣枉死要好的多,這是成大事者必存之慮,你是老將軍的骨血,三軍將士對你皆存愛憐之心,此際我朝奸佞當道,你要好好保全自己,萬一軍師有複出的機會,還要靠你們這些忠良之將幫持,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放眼我數十萬雄師,近半將領皆出於老將軍帳下,你雖年幼,但振臂而呼,那些叔、伯、兄長怎麼都會站出來幫你的,軍師雖是天縱奇才,奈何出道有時,資曆尚淺,全賴老將軍扶持才得內無掣肘的局麵,否則也不會一遇奸佞就無力抗爭落得個推病不出,你的身份特殊,太後對華家子弟亦會多加三分顏色,關鍵時刻能幫軍師很大的忙,所以你要好自為之。”

這一番話讓華真仿佛長大了許多,出身名門的他從前有的隻是優越感與榮耀感,這一刻他隱隱感覺到了那份屬於自己的責任感,思索著池生的話他,對他的成見也消除了許多,回到現實,他著急道:“大人,既然是這樣,大人何必要去赴死?不如聯合諸將直接上書太後稟明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