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 / 2)

淺析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國際經貿

作者:方寒雪

摘 要: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發展國際貿易的重要力量。當前,世界經濟複蘇舉步維艱,我國也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增速換擋的疊加期,中小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存貿易競爭意識不強、出口產品附加值低、高層次外貿人才缺乏等問題。基於國內外市場的宏微觀經濟發展情況,結合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特征,文章提出建立行業出口協會組織、調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注重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動態競爭;對策研究

一、前言

近年來,中小企業憑借改革開放帶來的製度紅利、人口紅利以及開放紅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逐步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通常,中小企業具有發展規模小、行業分布廣、創新和活力較強等特征,是我國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業務的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從外部市場分析,世界經濟增長一直呈現疲態,國際貿易市場受到一定衝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新興經濟體的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業務麵臨轉型;從內部市場分析,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麵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經濟增速的調整換擋,中小企業發展的宏微觀環境將出現變化。在此背景下,研究淺析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探討中小企業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策略,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

1.貿易競爭意識不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偏弱。近年來,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生產要素價格持續攀升,國內外貿易環境的惡化使得國際貿易主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貿易競爭力是一次重要考驗。事實上,我國中小企業仍擺脫不了粗放式的經營模式,突出的表現是企業貿易競爭意識不強,未科學設置國際貿易隻能部門,國際貿易業務職責分工不清晰、不明確、不規範,加之本身貿易信息閉塞落後,且缺乏動態競爭信息反應機製,最終致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不強,難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貿易市場。

2.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出口產品附加值偏低。不可否認,知識產權意識薄弱是我國所有外貿企業的通病,也是困擾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方式轉型的核心原因之一。由於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麵的限製,中小企業即使自身有創新動機,也難以付諸實踐,這也直接導致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結構單一,其中居主導地位的仍是低附加值的服裝、鞋類、玩具、家具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具備總額小、利潤低、不穩定、貿易鏈短等特點,不具備在“惡劣”貿易環境下進行高強度競爭的實力,往往受國外市場主導。

3.企業經營管理落後,高層次外貿人才缺乏。由於缺乏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通常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企業經營管理往往由創始人主導,個人主觀性極強,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落後。同時,企業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生產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的重視程度極高,卻忽略了對那些了解國際貿易程序、規則、法律的高層次、專業性、複合型人才的儲備,這使得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市場中處於被動的弱勢地位,最終導致其在國際貿易糾紛中經常失利,不能有效運用貿易規則和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