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排尿,大概除了嬰幼兒,沒有人說不會。不過,從健身防病角度看,卻沒有幾個人能確定自己的排尿方法科學。
排尿事小,對中年男性來說卻意義重大。一項以40歲以上男士為對象的調查顯示,步入中年的男性中,16%的人有排尿困難、如廁過頻的問題,其中相當多一部分人還有排夜尿的習慣,一部分人還表示排尿兩小時後又有小便需求,還有部分受訪者表示,經常感到尿未排淨。
據專家介紹,經常遇到上述問題會使尿液難以排空,尿液中的致癌物質侵害膀胱肌肉纖維,破壞其細胞,促發其癌變。並且,尿液長時間存留在膀胱中,令膀胱壓力上升,很可能導致腎功能受損,加大患膀胱癌的可能性。
那麼,中年男性應怎樣正確排尿呢?
1)定時排尿:多久排尿一次並沒有硬性的規律,通常有尿意了就應如廁。不過,美國國立身體中毒研究所專家認為,中年男性每隔1~2小時就應排尿一次,以降低尿液中致癌物質對膀胱的侵害,減少前列腺炎的發病率和複發率。另外,因為濃度偏高的尿液會對攝護腺產生較多刺激,所以男性應多喝水,稀釋尿液濃度。
2)排除餘尿:尿液若排不盡,易誘發尿路感染,這也是患病的一大禍根。如何才能將殘餘尿排盡呢?男性小便後,應用手指在陰囊與肛門之間的會陰部位擠壓一下。這樣不僅能排出殘餘尿,而且對患有前列腺炎的人頗有好處。
3)勤做提肛動作:凝神、用力收縮肛門,持續1~2秒後放鬆,然後再做一次,有節律地堅持5~10分鍾,每天早晚各一次,長期堅持,能增強會陰部肌肉和尿道肌肉的收縮力,促使殘餘尿盡快排出。
4)蹲著排尿:對於男性來說,若能像女性那樣改為下蹲式排尿,將會少受癌症之害。有尿頻、尿急、腎功能失調的男性,不妨采用下蹲排尿的方式。調查顯示,在男性習慣下蹲排尿的印度,男性腸道、膀胱癌的發病率相當低。因為蹲位排尿可增加腹壓,加速廢物清除,降低患病風險。有資料表明,蹲著排尿男性的患癌率比站著排尿男性的患癌率要低40%。在公共場合可能不太方便,但在自己家中,中年男性不妨一試。
5)性生活前後都要排尿:有些男子在性興奮期間,膀胱括約肌呈高度緊張狀態,性交後6~10小時都不能排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尿瀦留,對健康危害很大。因此,在進行正常性生活前最好排尿一次,降低身體興奮性;性交後也盡力排尿一次。這樣既可以預防性交時可能產生的尿路感染,又可以維護括約肌和逼尿肌的功能。
健康課堂:
蹲位排尿可引起一係列肌肉運動及其相關反射,加速腸內廢物清除,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硫化氫、吲哚、糞臭素等致癌物的重吸收減少,從而保護腸粘膜少受致癌物的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