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男人不希望自己擁有健美的體魄的,然而通過運動鍛煉達到健美目的時,很多人卻常常會走入誤區。
1)動作不規範:掌握正確的動作是健美獲得成效的前提條件。比如在做“反握臂彎舉”時,肱二頭肌不酸脹,前臂屈指肌群卻很酸脹;做窄握“仰臥推舉”時,肱三頭肌沒有什麼反應,胸大肌卻反應較大;等等。這些都是不規範的動作造成的,使鍛煉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動作基本動作規範不僅事倍功半,而且練非所要,甚至使肌肉畸形。例如,練肱二頭肌時,在前臂伸展不充分的情況下反複彎舉,久而久之,不僅效果不佳,肌腱也會變得僵硬。所以,進行健美訓練必須懂得每個動作的技術要領和正確做法,練習中即使感到力不從心也不能使動作走樣。為了動作不走樣,除了請教別人指導外,對著鏡子做也是檢查和改進動作的好方法。
2)運動缺乏節奏:健美是身體局部的肌肉運動,要使局部肌群集中用力,動作就必須做到平穩、稍緩,不能時快時慢,沒有節奏感。練習的全過程都要適當進行控製,以加大刺激的強度和深度。也就是說,肌肉用力收縮時的動作速度稍慢。不得借助反彈或慣性力,要靠所練部位的肌肉收縮來克服阻力。當肌肉收縮到極限狀態時,靜止1~2秒鍾。動作還原時,肌肉也要用力控製,直至充分伸展。這樣做可以加深對肌肉的刺激,使更多的肌纖維參與收縮,讓更多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從而給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氣和養料,促進肌肉生長。
3)意念不集中:做健美運動時,意念應完全集中在被練的肌肉上,從而更好地控製自己的身體姿勢,掌握好用力順序、方向、角度和速度等。這樣才能使所練肌肉更多的纖維參與收縮活動,承受更大的訓練負荷,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若難以做到這一點,既容易受傷,又影響鍛煉效果。
4)不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健美鍛煉時,如果呼吸與動作配合不好,易導致肌體過早疲勞,甚至產生胸悶、氣短、惡心、嘔吐、昏厥等不良反應。正確的呼吸一般是肌肉收縮(用力)時深吸氣,肌肉放鬆或動作還原時深呼氣,每做一次動作呼吸一次。進行大強度訓練時,應先吸氣、憋氣,使胸腔骨盆固定,為上下肢肌肉活動創造穩固的支點,以利肌肉收縮用力。但在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憋氣做動作。做動作呼吸急促時,可張口閉齒吸氣,或完成一次動作做兩次以上的呼吸。
5)練習沒有規律和順序:身體各部位肌肉都需要勻稱發展,如果單純隻練一兩個部位是沒什麼效果的。有人胸、臂部肌肉練得很棒,卻忽視了其它部位的鍛煉,尤其是腹、腿部,結果體格發展不勻稱,很難看。而且練習還要遵循正確的程序,即先練大肌群,後練小肌群,不能練反了。大肌群是指胸、背、大腿等部位的肌群,在練這些大肌群時,相關的小肌群也同時參與了活動,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如果一開始就練小肌群,如肱三頭肌,到了仰臥推舉來練胸大肌時就會因肱三頭肌已疲憊無力而難以協助胸大肌完成動作。
6)鍛煉程度過強:鍛煉過度是健美運動時常遇到的問題。不少初練者往往認為增加運動量就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不少人每周練6天,每天練4~5小時。其實健美鍛煉的效果(長肌肉)是在休息時間實現的。鍛煉的時間過長或次數過多,人體就難以得到充分的恢複,肌肉也就難以長起來,甚至會受傷生病。而每周練三次、每次1.5小時左右的頻率是最好的。每周練6次效果絕不會加倍,但受傷的危險卻可能同步增長。健美鍛煉講究的是強度和適度,而不是超強。
7)隨意延長鍛煉時間:許多人為了發達肌肉,總想在每次鍛煉課中以最大的努力完成最多的內容。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往往隨意增加練習的組數和次數,任意延長時間。然而,這樣做不僅不能如願以償,還會適得其反。鍛煉時間延長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削弱注意力,結果容易引起運動損傷;其次還會使練習興趣下降,變愉快為煩惱,肌肉出現“超飽和度”現象,動作走形,質量下降。所以對於練習健美的人來說,質比量更重要。
健康課堂:
無論老年還是中年,進餐之後應休息一會兒再散步,不能飯後立即百步走。特別是患有胃下垂疾病的人,不但飯後不能散步,就連一般的走動也應在飯後平臥片刻再進行。因為飯後胃內食物增加,活動會增強胃的震動而加重胃的負擔,嚴重時還會使胃下垂加重。而且飯後胃腸活動增強,血液循環失調,這時運動會造成大腦供血不足,發生中風等意外事故。因此說:“要活九十九,飯後不要立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