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新農村鬆江地區中小學普及高雅藝術的實踐研究(1 / 3)

緣起——為了能讓鬆江人聽到自己的少兒交響樂團奏響交響樂

在古城鬆江,民族音樂較為普及,但西洋音樂卻鮮見,而被譽為西洋樂器中“皇後”的小提琴,在鬆江人眼裏更覺高不可攀。

音樂的魅力無遠弗界,穿越無數個世代,飄散在每一個需要感動的角落。音樂,還有文學、藝術、生活美學等範疇,構成了美好的生活,尤其是高雅藝術。

高雅藝術素養是人類文明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雅藝術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個地區人民文明素養的重要指標,高雅藝術的欣賞水平是提高一個地區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

為了能讓鬆江人聽到自己的少兒交響樂團奏響交響樂,逐步提高鬆江人的高雅藝術的欣賞水平,我們進行了“在新農村鬆江地區中小學普及高雅藝術的實踐研究”。

過程——三個階段,八項工作

為了實現實踐研究目標,音樂工作室的老師奔走在基層學校,用音樂形象宣傳高雅藝術,激發學習弦樂(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樂弦樂)的興趣,以青少年活動中心為基地,並與嶽陽小學、上師大附屬外國語小學、嶽陽幼兒園等基層學校緊密合作,作為實踐研究實驗學校,開展弦樂普及教育。

一、實踐研究大體分五個階段

1.建立一個為實踐研究組織實施的專業機構——“嶽偉強音樂工作室”階段。

2.組建鬆江區中小學生弦樂團階段。

3.組建鬆江區中小學生管樂團階段。

4.組建鬆江區少兒交響樂團(暫名)階段。

5.總結研究成果階段。

目前,實踐研究已進入到第三個階段,即在繼續訓練提高弦樂團專業水平的同時,開始進行組建管樂團的實踐研究工作。

鬆江西樂(高雅藝術)的發展隻是剛剛起步,發展還不均衡,普及麵還很小。弦樂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建立了弦樂一團、弦樂二團,有骨幹隊伍150多人,還有近18個教學班200名學生在進行弦樂培訓。管樂一直以來是空白,2008年10月,在區政府、區教育局領導下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協調下,選擇了民樂學校和三新學校作為管樂培訓的實踐研究基地。聘請上海音樂學院師生和上海各專業劇團演奏家為培訓老師,按管樂隊的編製配備,挑選學生,進行專業訓練。2009年10月成立兩所學校的管樂隊,進行管樂隊專業訓練。2010年上半年,在管樂隊和弦樂團中挑選優秀學生,組建鬆江中小學生交響樂團,力爭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鬆江中小學生交響樂團第一次公開亮相。

二、在第1—4階段,做了八項工作

1.成立了開展實踐研究組織實施的專業機構——“嶽偉強音樂工作室”(以下簡稱“音樂工作室”)。音樂工作室由三位老師組成(嶽偉強:教授級小提琴演奏家,指揮;沈洪娟:副教授級小提琴演奏家;沙鷗:上海音樂學院大提琴專業本科畢業生),在區教育局、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領導下,組織實施“在新農村鬆江地區中小學普及高雅藝術的實踐研究”工作。

2.確定了“培養學生,培訓師資,建立樂團,普及西樂”的實踐研究目標。

3.確定了“以基層學校為基地,以弦樂為突破口,以少兒樂團為抓手”的實踐研究思路。

為了實現實踐研究目標,根據實踐研究的思路,音樂工作室的老師們奔走在基層學校,與嶽陽小學、上師大附屬外國語小學、嶽陽幼兒園等基層學校緊密合作,開展西樂(弦樂)普及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小提琴、大提琴的興趣,組建培訓班,進行生動活潑、紮實有效的弦樂教育。目前,在基層學校培訓點接受弦樂培訓的學生約有150名,在青少年活動中心接受弦樂培訓的學生有200名。

在培訓學生的同時,定向培訓本區基層中小學音樂教師,提高他們對高雅藝術的欣賞能力和教學能力,其中有5名教師已獲小提琴1—5級考級證書,成為學校弦樂教學的主要輔導老師。擴大了對中小學生的高雅藝術宣傳教育力度與廣度。

4.在以點帶麵、做好普及培訓的基礎上,組建了“鬆江區中小學生弦樂一團”和“鬆江區中小學生弦樂二團”,有150多名學生參加樂團集訓,為組建“鬆江區中小學生交響樂團”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