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應該培養小學生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文體研究
作者:劉吉雲
摘 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需要,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掌握一套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自學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小學教學改革的日益完善,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麵發展。在這種新的教育形勢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已迫在眉睫。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得到全麵發展,而語文知識又是學生全麵發展的基礎,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小語教學改革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生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學好語文。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總起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預習、積累、運用。
預習,其實也是自學。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不但對學生現在學好語文有很大好處,對學生將來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預習包括:查字典、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六個方麵。
查字典:在預習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學生通過查字典,不僅可以知道字的讀音,還可以知道字的意思,由字組成的詞語等多方麵的知識。
查資料:在預習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書籍、教參書等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查字典、資料的學校習慣,不但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充分體會成功的樂趣,還可以讓學生動起來,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提出問題:學生在預習時,能夠提出問題,這說明學生已“深入”到了課文中,和作者展開了“對話”。
分析問題:學生在預習時,能夠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或課後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習語文內容的展開,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解決問題:學生在預習時,能夠解決一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收獲,也是對自己做事善始善終的鍛煉。
培養小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小學生自學能力養成的一個難點。熟讀課文才能發現疑問,從而恰當提出問題;理解課文才能弄清課文內容之間的聯係,從而合理分析問題;深思課文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從而正確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