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理把握糾錯的時機
那麼,合適糾錯有利於教學呢?筆者認為,這不僅與課堂教學期待的目標相關,而且與課堂教學活動類型相關。如果教師期待的活動結果是學生在活動中或活動後能流暢地用英語表達思想,教師就不應該有錯必糾,而應該在學生完整表達思想之後才糾正錯誤。如果老師過多地介入學生“說”的過程,勢必會影響學生流暢地用英語來表達。反之,如果教師期待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準確地使用目標語,那麼及時糾正錯誤就是必需的。
當然,不及時糾正錯誤並不意味著對錯誤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作為教師,糾錯要做到適時、適度、得法。
四、恰當糾正學生的錯誤
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對於小學生來說,既新鮮又陌生,學生起初還感到新奇、有趣。可是由於缺乏實踐交流的環境,因而學習起來也挺困難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頻頻出現錯誤。那麼,怎樣給學生糾正錯誤,才能達到好學、樂學的效果呢?我們認為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心平氣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有了錯誤,不要急躁,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及其所出現的錯誤之處。不應該批評訓斥。這樣,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寬厚慈愛的,沒有因為自己出了錯誤而生氣,甚至討厭自己,潛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樹立了學習信心。
(二)及時激勵。學生有了錯誤,教師在糾正時,首先要表揚學生能獨立思考,敢於發言等良好的方麵,然後再指出有錯誤和不妥之處,並予以糾正。例如“你能大膽回答問題,very good!”或者“加油,相信你下次一定做得更好”等,及時地進行鼓勵。這樣以來,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三)一次改一點。學生的知識性錯誤很多時,教師既不能放棄,也不能操之過急。若對學生的所有錯誤一次性一一糾正,學生就會認為自己很差勁,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認為英語太難學了,再也不敢去嚐試了,這樣就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如果老師有針對性地每次隻糾正一處錯誤,那樣,學生就易於接受並會及時改正。
(四)設疑解惑。英語課堂,學生有回答不上的問題或有了錯誤時,教師巧設疑惑關心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個別也可以讓全班學生或者是教師自己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完成答案。例如學生在說“I’m very hungry,I want to eat!”但“eat”講不出來了,這時教師可以延遲判斷及結論,同學生商討,可以把“eat”寫出來,再講讀幾遍。通過這樣的幫助,學生既獲得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也獲得了一次再學習的機會。
總之,小學生學習英語確實難度較大,教師要適時調動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創造和諧的交流環境,和學生共同學習。隻要教師認真分析、有效利用出錯這一因素,就能順利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學生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準確地掌握目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