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前必須完成預習內容;2.必須按分好的實驗組坐到相應的實驗桌前,不得亂動器材;3.實驗時不能大聲喧嘩;4.實驗完後將器材擺放整齊,經檢查無誤後方可離開;5.不能隨意將器材帶出實驗室,如有損壞及時說明。
(二)製訂明確的實驗教學目標、指導實驗預習。學生實驗教學應製訂科學、具體的教學目標,使實驗教學和考核有章可循,使實驗教學目標明確、可測性強。實驗預習是保證學生進行正確操作並獲得正確結果的前提,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學生對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以及儀器的使用有了正確的認識,在實驗過程中心中有數,目的明確,從而提高實驗的質量和效率。
(三)教師指導實驗操作。實驗操作是學生實驗的關鍵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手腦並用、多動手、細觀察、勤思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四)總結實驗。學生完成實驗後,應對學生實驗作出總結:1.總結得出實驗結論並加以解釋;2.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加以糾正;3.根據實驗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五)重視實驗報告。學生的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反饋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指導學生寫好實驗報告,從實驗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驟、數據記錄與處理、結論、問題討論、誤差分析等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其次,對實驗報告要認真批改,並給以評價,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報告的重要性,而隻布置無檢查或不批改,將會使學生輕視實驗,應付了事。最後根據批改情況,將好的實驗報告進行展覽、表彰鼓勵,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物理課堂演示實驗要與學生的分組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培養學生物理實驗能力,加強學生對基本實驗方法的遷移和靈活運用能力的訓練,多角度、全方麵地讓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新課程標準並沒有排斥更沒有否定在改革開放後形成的演示性實驗、隨堂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小實驗這樣一種基本的學生體驗模式,相反,新課程強調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學習,注重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觀念的滲透,體現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讓學生能在更為廣闊和深刻的背景下理解科學的本質、意義、功用和局限,形成一種關注人、社會和自然之間關係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將更有利於發揮多層次的物理教學體驗模式的教育功能。
*本文係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一般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BY[2013]G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