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肝,芮秘方驗方精選(5)(2 / 2)

【治療方法】水煎,每天1劑,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分鍾,再用文火煎熬30分鍾。每劑煎2次,分2次服。服藥期間可配合西藥護肝和支持療法。若血色素低於7g者,可予以少量多次輸血,對白蛋白、球蛋白倒置者可用水牛角150g,三七100g,雞內金200g。共研細末,每次5g,每天3次,連服1~2個月,有助於白蛋白提高。

【適應病證】晚期血吸蟲病肝硬化。

【方劑來源】黃德容:桃鱉軟肝湯治療晚期肝硬化70例臨床觀察。《湖南中醫雜誌》(4):10,1991。

73.消瘀湯

【藥物組成】牡蠣:30g,鱉甲、黨參各15g,雞內金9g,三棱、莪術、赤芍、茯苓、當歸各10g,枳殼、川芎各6g,柴胡、青皮各5g。

【治療方法】水煎,每天1劑,煎2次,分2次服。

【適應病證】肝硬化。

【方劑來源】鬱冠亞:消瘀湯治療肝硬化。((四川中醫》(12):51,1985。

74.益氣活血湯

【藥物組成】黨參、茯苓各15g,炙甘草6g,白術、桃仁、鱉甲各12g,大黃9g黃芪、丹參各30g。

加減變化:有腹水或水腫者加桂枝9g,澤瀉、豬苓各20g,,黃疸重者加梔子15g,茵陳30g;腹瀉較劇者去大黃;脅痛甚者加白芍24g,柴胡15g。

【治療方法】水煎,每天1劑,煎2次,分2次服。3個月為1個療程。

【適應病證】肝硬化。

【方劑來源】梁金秋:益氣活血湯治療肝硬化。

《四川中醫》(3):28,1991。

75.雙甲鬱金湯

【藥物組成】柴胡、鬱金、穿山甲各10~15g,鱉甲、生地各25—30g,香附、枳殼、桂枝各10g,三棱、莪術各4~6g。

加減變化:氣滯重加川樸、佛手、八月劄或延胡索、川楝子各10一15g;腹脹加砂仁、陳皮各6g;血瘀明顯加乳香、沒藥6—10g,皂刺10~15g;瘀膽型加羅布麻、野菊花各30g,茵陳20g,龍膽草、山梔各15g;腹水型兼見肝。腎陰虛加豬苓、茯苓、大腹皮各15g,並加重鱉甲、生地用量;腹水兼見脾腎陽虛加黨參、黃芪、白術各15g;脾機能亢進加大黃6~9g(後下),地鱉蟲6g。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60劑為1療程。如病情需要,可再服15—30劑。一般服藥60—90劑。

【適應病證】肝硬變。

【方劑來源】金慶豐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硬變476例。《北京中醫》(3):25,1991。

76.消瘀方

【藥物組成】蒼術、白術、大腹皮、牛膝各20~30g,防己、檳榔各15g。

加減變化:脅肋疼痛、噯氣者加薑黃、延胡、厚樸;小便少、腫甚者加陳葫蘆、豬苓;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陽虛者加肉桂、炮附子;脾虛納差者加黨參、茯苓、焦三仙;麵色萎黃無華者加黃芪、當歸;有黃疸者加茵陳、虎杖;肝脾腫大者加鱉甲、丹參。

【治療方法】水煎,每天1劑,煎2次,分2次服。

【適應病證】肝硬化腹水。

【方劑來源】張正鑾:臌脹治驗。(《四川中醫》(1):24,1989。

77.臌脹丸

【藥物組成】生甘遂180g,黃芩、砂仁、廣木香各30g。

【治療方法】上藥共研末,糊丸。每次口服7.2—9g,得泄則止。

【適應病證】肝硬化腹水。

【方劑來源】奕克敏等:邢錫波老中醫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經驗;《新中醫》(7):,1981。

78.硬化回春湯

【藥物組成】商陸7.5g,大腹皮、青皮、丹參、鱉甲、當歸、白術各15g,滑石、竹葉、澤蘭、山楂各10舀赤芍25g,丹皮20g,穿山甲5g。

【治療方法】水煎,每天1劑,煎2次,分2次服。服6天停藥1天。3個月為1療程。停藥7天再行第2療程。

【適應病症】肝硬化腹水(脾虛血瘀型)。

【方劑來源】龐喜山等;硬化回春湯治療肝脾血瘀型肝硬化腹水。((吉林中醫藥》(4):19,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