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薺菜味甘淡,性微寒,能涼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熱利尿,主治婦女崩漏、咯血、衄血、便血、泌尿係統感染、高血壓等,若是婦女月經過多,產後惡露不絕者,取薺菜60g,馬齒莧60g、加水煎湯服用;若是患有咳血、吐血、尿血、便血者,用薺菜60g,配有白茅根、鮮藕節各30g,煎湯內服,亦有明顯的止血效用;若是高血壓、動脈硬化者,每日用鮮薺菜60g,加水適量,煮開鍋後,打雞蛋3個,吃雞蛋喝湯,能改善頭暈頭痛的症狀。
萵筍:又名萵苣。產期以春初和秋末為時令,以春筍質量為佳。萵筍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其中以鐵的含量較豐富,因萵筍中鐵在有機酸和酶的作用下,易為人體吸收,故食用新鮮萵筍,對治療各種貧血非常有利。尤其是萵筍中含有一種酶,能消除強致癌物質——亞硝胺引起的細胞突變,有一定抗癌作用。萵筍中的尼克酸是人體內一些重要酶類的成分,可激活胰島素,促進糖的代謝,對患糖尿病的老人非常有益。此外,所含的氟有助於牙齒和骨骼的形成。
一些人吃萵筍,常把萵筍葉仍掉,這是一種很大浪費,因為萵筍葉的營養成分高於萵筍,其中胡蘿卜素高100多倍,維生素C高15倍。
除以上蔬菜外,春季可提供食用的時令蔬菜還有一些,如芹菜、油菜、香椿芽等,也要盡可能多吃一些。若是初春,新鮮蔬菜少,可以充分利用冷藏、幹製、醃漬、罐藏、醬漬等多種方法加工貯藏蔬菜,如醃製的蘿卜、薑、蔥頭、白菜、大芥菜、榨菜、辣椒等等,營養都較豐富。
5.春季食補小貼士
有的人在蔬菜少的春天,常常用多吃些水果的方法來代替蔬菜,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水果不能代替蔬菜,盡管水果和蔬菜確有不少相似之處,如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和無機鹽。但兩者畢竟有區別,雖然水果和蔬菜都含有碳水化合物,但水果所含的多是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一類化學上稱為單糖和雙糖的碳水化合物,而蔬菜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則多是澱粉一類的多糖。攝入前者,胃和小腸可以不加消化或稍加消化,便很快進入血液中,如果食用過多,會使血液中的血糖急劇上升,進而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使精神不穩定,出現頭昏腦脹、疲勞乏力等症狀。而且葡萄糖、果糖大量進入肝髒後,很容易轉化為脂肪,使人發胖。而後者多是澱粉,需要各種消化酶消化溶解之後才被逐漸吸收,因而使體內血糖穩定,有利於身體健康。
夏季食補
夏天應重視飲食調養,這是因為當人在炎熱的環境中勞動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和泌尿係統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終導致人體代謝增強,營養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麵,天熱大量出汗,又導致了許多營養素從汗液流失。而夏天人們的食欲減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製了營養素的正常攝取,所以這些均有可能導致機體營養素代謝紊亂,甚至引起相應的營養素缺乏症與其他疾病。
1.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素
(1)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這是因為高溫條件下,人體組織蛋白分解的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應量需達100g左右,並注意補充賴氨酸。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好。
(2)要補充維生素
這是因為熱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此外,汗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有人測定,每毫升汗液中維生素C可達10mg,如排汗5ml,則損失50mg,此外汗液中還有維生素B1及B2。因此,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出一倍,大劑量維生素B1、B2乃至維生素A、E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
新鮮蔬菜及夏熟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族在糧穀類、豆類、動物肝髒、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夏季人們可適當補充這些食物,亦可適當口服些酵母片。
(3)要補充水和無機鹽
當機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鈣、鉀。而缺鈣可引起嚴重缺水,所以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鈣的補充,要視出汗多少而定。如果一個人工作8小時,出汗量不超過4L,則每天從食物中攝取18g食鹽就可以了;出汗量若超過6L,則另需從飲料中補充,但飲料中氯花鉀濃度不宜超過0.2%。鉀鹽的補充為每日2片鉀片,每片鉀片含鉀25毫克當量。另外,可食用含鉀高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