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中除含鈣、鉀外,還含有鎂、鐵、銅、鋅、硫、磷、錳、鉻等,若不及時補充,同樣能引起機體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的紊亂,影響耐熱能力,極易誘發中暑。所以,夏天一定不要忘記補充水分和無機鹽。
2.宜省苦增辛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要著眼於清熱消暑外,還要注意不要損傷了脾肺之氣,《千金要方》裏說:“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養生論》裏說:“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熱也。”意思是,夏天盡管天氣熱,但人們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多吃點辛味的食物,這樣可避免心氣偏亢(中醫認為苦味入心),有助於補益肺氣(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氣平和);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太熱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現代醫學認為,夏季炎熱的刺激,使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內分泌腺的活動水平也有改變,引起消化能力減低,胃口不開,不思飲食。因此,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減少,胃排空減慢。
3.飲食以溫為宜
夏季飲食一般以溫為宜,《養生鏡》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此時心旺腎衰,液化為水,不問老少,皆宜食暖物,獨宿調養”。此處“心旺腎衰”,是指陽氣旺而陰氣弱,食暖物,是為了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又如何食暖物呢?養生家認為,在早、晚餐時喝點粥是大有好處的,這樣做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如赤豆粥有補腎消水腫、治腳氣的功效,腎功能較差的人最好食用;蠶豆粥能輔助治療水腫和慢性腎炎;荷葉粥能解暑熱、清胃潤腸、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蓮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氣強質,對腹瀉、失眠、遺精、白帶多等均有一定的療效;百合粥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最適合肺陰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有利於消腫、止渴生津的功能,並有降低血壓的作用;銀耳粥有生津潤肺、滋陰養肺的功能,可以治療高血壓和慢性支氣管炎;黃芪粥則可治脾虛所致的水腫;豆漿粥和皮蛋粥則可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4.喝冷飲的學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料走進了千家萬戶,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五顏六色的飲料,幾乎成了人們愛不釋手的飲品。一般來說,夏季氣候炎熱,常致腠裏開泄,出汗很多,人們時時感到口渴,所以喝點冷飲,能幫助體內散發熱量,補充體內水分、鹽類、維生素,可起到生津止渴、清熱解暑的作用。但中醫養生家們認為,夏季人體陽氣在外,陰氣內伏,胃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貪涼而暴食冷飲。如果過量,會引起疾病,使人胃脹難受,以致腹痛、腹瀉。所以民間諺語說:“天時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多食”,這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此外,大汗之後不要過量飲用冷飲,因為冷飲飲用太多,不僅不能盡快地補充和調節體內鹽類和水分丟失,反而衝淡了胃液,降低胃液的殺菌力,使致病微生物能夠通過胃腸道引起胃炎、腸炎、痢疾等疾病,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製,例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不宜多吃冰凍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或誘使舊病複發。對於胃潰瘍病、胃酸過多的疾病,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飲;糖尿病患者,在自製冷飲中,要少加或不加糖,否則飲後會感到口中甜膩或胃部不適。
還須說明的是,喝飲料不能代替飲水。因為飲料大多含有一定的糖分,飲料中的糖分越高,滲透壓也越高,越不易為細胞所吸收,反而會帶走細胞內水分,容易引起體內失水。另外,以冷飲解渴常難以達到目的,導致頻繁暴食,對消化道是一種很強的冷刺激,會引起消化道異常蠕動和功能紊亂,導致腹痛、腹瀉等。
當前,夏季飲料品種繁多,除了傳統的中醫保健冷飲外,還有固體飲料、湯汁飲料、果汁飲料、強化飲料、酒精飲料等等。例如,山楂晶、菠蘿晶、酸梅晶、桔粉等,皆有消暑止渴之功,飲用方便,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使用。酒精飲料如啤酒、小香檳、汽酒、含有少量的酒精,有消暑止渴,舒筋活血,開胃醒腦之功,適量飲用,可興奮中樞神經係統,減輕疲勞。果汁飲料,如草莓汁、刺梨汁、獼猴桃汁等,味甘酸,寒涼、營養豐富,不僅酸甜適度,而且清香可口,有健胃消食、滋補強壯的作用,可選擇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