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四季食補:吃出健康來(4)(2 / 3)

鴨蛋:味甘鹹,性涼,功能滋陰、清熱,可用於陰虛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幹痛,以及肺胃虛熱所致的口渴、痰咳、便幹等症。

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神農本草經》中提到:“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誌輕身,延年益壽。事實上確實如此,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這兩種單糖均能直接供給熱量,補充體液,營養全身。對於津液不足諸症,脾胃陰虧或氣虛所致的胃腔疼痛等均有一定療效。”

龜肉:為烏龜的肉,是較好的滋補佳品。既能滋陰降火,還可以補血清熱。常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熱、咳血、便血、對陰血不足所致的筋骨疼痛及酸軟無力亦有效。在使用時要注意不宜與豬肉、莧菜、瓜等同食,可以蔥、花椒、醬調味,或用鹽調味,亦可用泥封煨熟後食用。

橄欖:為硬質肉果,入口味酸澀,嚼之餘味回無幹,其含鈣量在水果家族名列前茅,每100g果肉含鈣204mg。橄欖又分為歐洲產和中國產,歐洲產叫烏欖,味甘澀、性平,有開胃消滯、解腥止痢、消炎退腫之功;中國產叫青橄欖,為“肺胃之果”,是藥食兼優的“果品佼佼者”,有清肺利咽、化痰消積、解毒生津的作用,可治療咽喉腫痛、肺燥咳嗽、食少食積及河豚中毒等症。秋天氣候幹燥,若常食二、三枚橄欖,有生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之效。

4.要“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髒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蒜、韭、薤、椒等之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根據這一原則,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蘋果:營養豐富,為水果佳品之一,除供鮮食外,也可進行加工。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效,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擠汁服之。蘋果含糖量高,100g蘋果肉中含糖15g,其中果糖占5.93g,果糖是天然的糖類中最甜的一種,在人體內易被吸收利用。蘋果含蛋白質0.2g、脂肪0.1g、維生素C5mg,還含有較多的可溶性磷9mg,鈣11mg、含酸約0.5%,主要為蘋果酸。

現代醫學認為蘋果還有止瀉、通便的作用,因蘋果中含有鞣酸、有機酸、果膠和豐富的纖維素等。酸類物質有收斂作用,果膠、纖維素有吸附細菌和毒素的作用,所以能止瀉。同時,有機酸也有刺激腸子的作用,纖維素可促進腸子蠕動,通大便,治療便秘。

尤其是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使之排出體外。所以,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因此,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石榴:性味甘、酸澀、溫、具有殺蟲、收斂、澀腸、止痢等功效。適當於久痢、久瀉、便血、脫肛、帶下,蟲積腹痛、疥癬、中耳炎、創傷出血等症。

石榴果實營養豐富,成熟時籽粒含糖量達10~11%,含蘋果酸和枸櫞酸,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要高出一二倍。甜者如蜜,含糖量很高,酸者,入口齒根生水,酸中泌甜。

若是聲嘶、咽幹者,用鮮果1~2個,去皮,顆粒慢慢嚼服(吐核),每日2~3次;若是久痢久瀉,用鮮果1個,連皮搗碎,加食鹽少許,加水煎服,每日3次。

葡萄: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咳,開胃消食。據《陸川本草》裏記載:“葡萄滋養強壯、補血、強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憊、血虛心跳。”

現代醫學認為,葡萄除含有大量葡萄酸、果酸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檸檬酸、蘋果酸、維生素C、胡蘿卜素、核黃素以及鈣、鐵、磷等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質。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瀉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