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四季食補:吃出健康來(4)(1 / 3)

蘋果雪梨煲瘦肉:蘋果六兩,雪梨四兩,豬骨一斤,瘦肉三兩,果皮革1/4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

功效:滋肺、養顏、潤燥。

特點:甘甜美味,果香四溢。

沙參玉竹煲豬(月+展):豬(月+展)四兩,豬骨二兩,海蛤二隻,沙參50克,玉竹50克,蜜棗4枚,老薑25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

功效:養陰清肺,潤肺益氣。

特點:味甘鮮美,醇怡。

龍牙合麥冬煲豬腳:豬腳一斤,瘦肉二兩,臘鴨頭二兩,龍牙合50克,麥冬30克,花生仁50克,蜜棗4枚,老薑20克,果皮1/8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

功效:滋肺補腎,益陰潤燥。

特點:略帶膠怡,醇香露滑。

花旗參田七煲雞:老雞斤半,花旗參30克,田七頭20克,蜜棗5枚,老薑25克,前法收湯,供8-10人用。

功效:益氣強心補腦。

特點:醇香之中回參之甘飴。

3.推薦食品

多吃些能滋陰潤燥的飲食

秋季,在飲食調養方麵,首先要貫徹《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也就是說,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具體地說,下列飲食可提供選擇:

銀耳:又稱白木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肝糖,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常用來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過多、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欲不振等症,與黑木耳比,其性偏涼,養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

甘蔗:味甘、澀、性平,滋陰潤燥、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使用於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幹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幹嘔;熱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煩,為秋令適宜之食補。

燕窩:屬珍貴補品,為雨燕科動物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或唾液與絨羽等混合凝結所築成的巢窩。其蛋白質含量特別高,有養陰潤燥、益氣補中、延年益壽之功效。對胃陰虛所致的噎嗝反胃、氣虛自汗亦有較好療效。

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效。適用於秋燥或熱病傷陰所致的幹咳、口渴、便秘,以及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嗽、痰黃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養陰潤燥、補腎益腦、止咳平喘之功效。適用於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皮膚幹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發早白、腰膝酸軟;此外,對產後血虛乳汁不足亦有效。

鱉肉:是一種肉味鮮美的珍貴補品,易於消化吸收,促進血液循環,可滋陰涼血益氣,常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骨蒸潮熱、腰疼、崩漏、帶下及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等。

藕:性味甘涼,是止血、生津的良藥,富含澱粉、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

菠菜:性味甘涼,能滋陰潤燥,養血止血,通利腸胃,可用於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飲、腸燥便秘、貧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烏骨雞:李時珍說:“烏骨雞,有白毛烏骨者,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有骨肉俱烏者。但觀雞舌黑者,則肉骨俱烏,入藥更良……肝腎血分病宜用之,男用雌,女用雄,婦入方科有烏雞丸,治婦人百病。煮雞至爛和藥,或並骨研用之。”由此可知,本雞被視為婦科聖藥,用作秋冬之際藥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常用於虛勞、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帶下等症,對於陰虛之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消瘦、咽幹關顴赤,咳嗽效果更好。

豬肺:味甘,性微寒,功能補肺。若是肺虛咳嗽,可用豬肺一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米煮粥食;或豬肺洗淨後,放入杏仁25g,燉熟食之。祖國醫學認為肺與秋令相應。故豬肺在秋季多食之,“以髒補髒”。

豆漿:是將大豆浸泡,磨為汁濾去渣,經煮熟而成。性味甘平,功能補虛潤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於身體虛弱及產後氣血不足,久病肺虛咳嗽及痰火哮喘以及淋症。

飴糖:味甘、微溫、有補虛、潤肺、止咳、緩氣止痛的作用。本品富於營養,它是由糯米、粳米、麥、栗等磨粉,經過蒸煮,加入麥芽經發酵糖化而成的糖類食品,可用於體虛者及小兒、產婦的滋養品。對於肺虛或肺燥痰少、乏力咳嗽亦有療效。此外,還使用於脾胃陽虛或氣虛所致的脘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