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活到天年:健康長壽的食補妙方(1)(1 / 3)

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長壽關鍵

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是中國長壽之鄉,這些地方的老人們一致認為,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長壽食品是長壽的關鍵。

巴馬人在食譜中少不了“長壽湯”——火麻湯。火麻是珍貴的油料作物,生長在山區濃霧環繞的土地上。火麻仁是目前所有常見的食用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經常食用這種特殊油脂,可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達到延緩衰老和潤腸通便的目的。

紅薯葉、火麻湯、玉米粥……巴馬人以素食為主,飲食特點是低脂肪、低蛋白、低鹽、低熱量和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他們的主食以玉米粥輔以白薯和各類蔬菜、豆類,增強了食物營養的互補作用。

巴馬百歲老人青年時期由於社會因素均有饑餓史。進入老年後,他們的飲食有節製,日食兩餐至三餐,從不暴飲暴食。

江蘇如皋人的日常飲食是兩稀一幹:早晚稀飯,中午幹飯。如皋百歲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都是早晚吃粥,中午吃幹飯。吃粥減少了熱量攝入,可防止肥胖發生,也減少了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的發病概率。

另外,如皋百歲老人吃粥的主要用料是粳米、玉米麵等,按中醫觀點,它們具有健脾養胃的特殊功效。大多數老人吃菜葷素兼有,以素為主。78%的百歲老人以喝白開水為主,喝濃茶的僅占7%;89%的百歲老人吃飯不挑食。

如皋盛產蘿卜及蘿卜製品,而這些東西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常吃不但可以均衡營養,還可以帶走身體中的有害物質,是養生佳品。如皋豐富的豆製品還為老人們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質來源。如皋特產的黃酒更是許多百歲老人必備的飲品,其中含有蛋白質、酶、微量元素,對身體很有好處。

在湖北鍾祥,百歲老人們大多堅持一日三餐,他們普遍喜食山野食品,如香菇、木耳、葛粉等。野生葛粉富含澱粉、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及鈣、鐵、銅等1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涼解熱、生津止渴、抗菌解毒、降低血壓、治療冠心病之功效。鍾祥的“長壽三絕”是蟠龍菜、香幹子、葛粉。

中老年人食補的重要性

食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體營養之來源,是構成人體後天生長發育的原始材料。影響人類壽命長短的因素很多,其中飲食營養是延長壽命的物質基礎,飲食不但可以養人,而且還可以療疾祛病延年。祖國醫學認為醫食同源,漫長的曆史實踐總結了許多食療、食治的寶貴經驗,當今的中藥裏包括了許多的食物。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認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者不足以存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他還指出隨四時節令之變化,增省五味以補養五髒之氣:“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省鹹增苦,以養心氣”。這些食養之道理很值得探討和研究。

老年人日常膳食中要注意粗糧、細糧搭配,多吃蔬菜瓜果,適量補給魚、蛋、禽、肉、乳就能維持機體所需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糖類等各種營養要素,飲食是五味氣血生化之源。《內經》素問中寫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是非常正確的。

老年人如果想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食補方法,首先就必須了解常用食物的性味和特點。例如大米、苡仁米、綠豆、赤小豆、其性偏涼;小米、牛肉、羊肉、黃鱔其性偏溫;羊肝、雞肝有養血明目作用;烏雞、鴿肉、麻雀有滋補肝腎的作用;瓜果梨桃有除煩止渴功效;海鮮、海產類則富含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紫菜、海帶還有軟堅散結的功效。

老年人平日宜常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品,如黃豆製品中豆漿、豆腐、豆衣、豆腐腦等,以及雞蛋、牛奶、胡蘿卜、番茄、蘑菇、蜂蜜等保健食品。表現為陰虛體質的老人,可選用小米、小麥、甲魚、鴨肉、兔肉、蓮子、百合、木耳、瓜類等食品;表現為陽虛的體質可選用狗肉、雀肉、鹿肉、糯米、韭菜等溫熱性食品;表現為氣虛體質的可選用雞肉、雞蛋、香菇、蘑菇、胡蘿卜、大棗等益氣之品;表現為血虛體質的可選用肉皮、瘦豬肉、動物血、黃鱔、海鮮、荔枝、桂圓、小紅棗等養血之物;表現為燥熱型體質的老年人,宜常服西瓜、冬瓜、黃瓜、荸薺、綠豆汁、甘蔗汁、鮮桔汁、酸梅汁等清涼甘淡之物;熱甚傷津宜選用生梨、蜂蜜、嫩藕、百合、銀耳等生津之物。人體隻有廣泛地從各類食物中獲得養分,才是固體強身增進健康的重要途徑。

日本長壽村的長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