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紅樓夢》中的現代養生方案(1)(1 / 3)

曹雪芹其人,《紅樓夢》其書

曹雪芹其人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係滿語音譯,意思是“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的曹顒和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60餘年之久,頗受康熙帝寵信。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還做過康熙帝的保姆,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由此可見曹家的豪華以及與皇室關係的親密。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一個百年望族外,還是一個具有文學素養的家庭。他的祖父曹寅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還會做詩填詞寫劇本。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

雍正繼位後,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牽連,曹家遭受冷落。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織造差員勒索驛站及虧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號”,曹寅遺孀與小輩等家口遷回北京,靠發還的崇文門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從此敗落。經曆這樣家族變遷的曹雪芹,因此而獲得對貴族之家種種黑暗與罪惡的深切體驗,這便成為他創作《紅樓夢》重要的生活基礎。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廣泛地接觸了下層百姓,特別是生活無靠的殘疾者。曹雪芹非常同情他們的困苦,尤其是在他們得病之後,無錢醫治,更增加了他們的苦惱。曹雪芹為了給無助的病人解除病痛,經常上山為病人采藥,以減少他們的負擔。就這樣雪芹為許多貧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種頑症,人們交口稱讚雪芹的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香山地區曾經流傳著關於曹雪芹為貧苦百姓治病的傳說,《香山的傳說》中就有張寶章、嚴寬先生搜集整理的《芹圃先生的醫德》。崔墨卿先生搜集整理的《雪芹的由來》也有這方麵的記載。《北京清代傳說》中還有張寶章先生記載曹雪芹為香山百姓治病的《手到病除》。

有關曹雪芹的生平資料流傳下來的很少,根據現在一些零星的記載,我們大概知道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嗜酒狷傲。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讚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穀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在繪畫方麵,曹雪芹最喜歡畫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餘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壘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托了胸中鬱積著的不平之氣。而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小說的創作。他的小說《紅樓夢》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學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傳他在寫作《紅樓夢》時生活非常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誌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兩種說法),入葬費用由好友資助。

可惜,在曹雪芹生前,《紅樓夢》全書沒有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絕大部分出於他的手筆,後40回則為他人所續。80回以後他已寫出一部分初稿,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流傳下來。

《紅樓夢》其書

《紅樓夢》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寶玉緣》等。

《紅樓夢》是一部奇書,內中乾坤與玄妙非一時所能道盡。全書共120回,前80回由曹雪芹所作,後40回則由高鶚等人續寫,續書從思想、語言等各個方麵要遠遜於原作。《紅樓夢》從18世紀中葉(清代乾隆年間)開始在封建士大夫和市民階層中輾轉傳抄,到作者曹雪芹去世(1763年前後),不過30年左右,就已風靡全國,不久即傳入日本。1892年,英國駐澳門副領事裘裏翻譯了《紅樓夢》56回,分兩冊在香港和澳門出版,這是迄今知道的《紅樓夢》最早的英譯本。20世紀20年代以後,《紅樓夢》的不同文字的譯本逐漸增多,在國外傳播日廣。到80年代末,《紅樓夢》在世界各國已有16種文字的30多種譯本,在許多國家發行。《紅樓夢》成就了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頂峰,亦是世界文壇的一朵東方奇葩。數百年間,圍繞著《紅樓夢》的各路研究漸成章法,彙聚成“紅學”,顯盛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