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紅樓夢》中的現代養生方案(5)(2 / 2)

那什麼樣的休閑方式才是有益的呢?《紅樓夢》就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導。

1.練習書法可促進身心健康

在《紅樓夢》中,這一休閑養生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賈代儒。他與賈母是平輩,可見他也是高壽之人了。賈代儒是賈府私塾的教書先生,很有才學。而古時評定讀書人的一條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書法水平。俗話說“字如其人”,能寫出一手漂亮毛筆字的人相信在學識涵養上都不會低。所以賈代儒必定有較高的書法造詣,而這個特質是需要長時間研習書法才能達到的。

書法是一種比較沉靜、平穩的運動,它需要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但它又靜中有動,手腕的力道、氣息的吞吐都可看做是“動”。這種動就是眾多養生專家所提倡的低強度運動。可以跟氣功中的動靜相類比,同樣能達到“動脈搖筋”、“血氣布澤”的效果。

書法可以克服急躁心態,保持一種平穩無波瀾的心胸和氣度,這正是所有長壽人士的共同秘訣。所以,書法養生是人們,尤其是老年人的上上之選擇。

2.釣魚可陶冶性情

《紅樓夢》關於釣魚的描寫有多處,如第三十八回眾人飲酒吃蟹,“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坐著,拿著釣竿釣魚。”第八十一回中還專門有一段內容是描寫探春、湘雲、李綺和邢岫煙四人在池邊垂釣的。不論是黛玉釣魚,還是四美人釣魚,其功效都是在閑情逸趣中調養精神,這也正是我們所提倡的養生之道。

和書法一樣,釣魚也是一項有益於身心的休閑運動。釣魚時,需要凝神貫注,緊盯著浮標。魚將上鉤時,浮標會顫動,此時又要求眼疾手快,心、手協調。所以在釣魚這項活動中,動態與靜態皆存。靜態中,人存養元氣,積聚精力;動態時,人活動筋骨,培養協調感。一靜一動間,人的心智和身體都得到了鍛煉和養護。

釣魚更重要的是陶冶性情。耐心是釣魚的一大要求。一個急躁的人是不會喜歡釣魚的,他會總是心浮氣躁地提起浮標看有魚上鉤沒有,這其實也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急躁焦慮的心態正是健康生活的大忌。我們常聽說“心態決定命運”這句話,其實說“心態決定健康”也不為過。但凡長壽之人,即便在年輕時經曆過風雨磨礪,到晚年也都有了平和心態,不再追逐功利,耐心度日,這樣才能頤養天年。這正是釣魚所要求的狀態。

另外,釣魚的場所通常都會草木繁盛、空氣清新。在這種優雅環境中,垂釣者吸入新鮮空氣,將體內廢氣排出,淨化了身體,同時優美的風景也會讓人心曠神怡,而得到精神上的舒適。

3.放風箏中的養生智慧

《紅樓夢》第七十回中寶玉和大觀園的女兒們重起了詩社,聽得窗外誰的風箏掛在樹上,又引發了眾人的玩性。李紈對黛玉說放風箏就是放晦氣,紫鵑則立刻放了一個風箏為黛玉免災祛病。說歸說,笑歸笑,這放風箏中確實蘊含著不少的養生智慧。

首先,放風箏起步時需要小跑,才能將風箏放上天,身體在跑動中得到較大的活動。過程中要控製風箏的飛翔,需要改變步伐,或緩慢移動,或迅疾跑動,張弛有變,周身關節都得到了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能夠保持身體的氣血通暢。

其次,放風箏時要張口仰望空中的風箏,可以排出體內的廢氣,泄內熱,讓有毒物質都隨風飄散。

再次,放風箏時要昂首翹望,極目遠眺,這些動作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消除眼睛的疲勞,防治近視眼,達到保護視力的目的。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也說:“兒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

最後,人們通常把放風箏當做遊戲,這是上至白發老人,下至幼齡兒童都喜愛的一項遊戲。人們在遊戲中最能放鬆身心,而放風箏將娛樂與體育運動融為一體,讓人在輕鬆心態之下鍛煉身體,因此效果更好。

不過放風箏雖然有益身體健康,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提醒大家。在場所的選擇上,要遠離擁擠地、電線杆,最好是寬敞而人稀的廣場、體育場等場所。如果風箏不慎掛在樹枝等處,不要隨意攀爬,以免意外發生。

4.聽聽音樂,怡情又治病